理论教育 主要经验和重点措施总结

主要经验和重点措施总结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重点措施1.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5.95万台,检修机具2.9万台,培训人员376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2.05万份。2016年截至目前,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8284个,合格率为99.95%;检测畜产品样品7394个,合格率为100%。先后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3台次,对37个乡镇农药经营门店开展监督检查,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246户。

主要经验和重点措施总结

(一)主要经验

十二五”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经验:一是始终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确保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二是始终把调结构和转方式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突出市场和效益导向,着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初步建成了符合资源禀赋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三是始终把创新试点和推广带动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了农业发展活力。四是始终把强化职能和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工作标准不断上调、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牵头工作更加突出,源头监管更加有效,确保了行业发展安全。

(二)重点措施

1.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财政资金4.77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33.9%;连续三年整合市级财政资金1.3亿元,探索实施了肉羊、设施农业、土地流转等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30亿元。农业投入的持续加大,带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3438元、1377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了1632元、1105元,年均分别增长13.7 %、38.3%。2016年上半年,共争取农业资金2734余万元,占全年目标的54.7%以上。完成招商项目资金到位1.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0%。

2.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2015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较2011年净增45家,达到133家;农民合作社较2011年净增3064家,达到3695家,入社成员达6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3.4万户,市级以上示范社达200家,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65家;全市农产品年加工量突破300万吨、年加工产值突破64亿元,比2011年分别净增59万吨、19.5亿元。2016年,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支持组建成立了兰州肉羊产业联盟。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农产品加工量195万吨,加工产值达到44.03亿元。组织各县区申报2016年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7家,规范贫困村合作社30家,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和七里河区贫困村已实现合作社全覆盖。通过培育“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苦水玫瑰综合体等4个电商产业项目进展顺利。(www.daowen.com)

3.逐步规范农村经营管理。2015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较2011年净增48.39万亩,达到73.56万亩,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7.2%,较201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百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46.29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4.8%,较2011年净增33.17万亩;除安宁区因特殊原因外,全市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展开,进展良好;除西固区外,市上和其余7个县区均开通了农村“三资”网络平台管理端口,63个乡镇(街道)开通了操作端口。2016年,全市累计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7.85万亩,合同签订率达到98%。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市8个县区已有521个村完成一轮公示,占2015年任务村(596个)的87.42%。260个村完成二轮公示,占任务村(596个)的43.62%。涉及2016年任务村的四区已全部完成了技术作业单位招标,各项工作按计划正常推进。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

4.大幅提升科技服务水平。201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乡镇农技推广站(中心)62个、现代农业示范培训基地30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4个,培训农民60余万人次,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新扩建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点66个,建立农作物远程视频诊断点140个、农产品价格采集点20个,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作业面积达471万亩,较2011年净增195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2016年,根据省厅下达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资金375万元,计划培育科技示范户3050户,建立示范基地14个。各项目县区已建立专家组,以粮食生产为主,兼顾特色农业,选择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了科技示范户培育对象和试验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5.95万台,检修机具2.9万台,培训人员376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2.05万份。争取购机补贴资金1551万元,农业燃油补贴资金819.85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5.有效加强质量安全监管。2015年底,全市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75个、检测机构120个、执法机构9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体系。创建了1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5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区,18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市新制定出台地方标准16项、累计达到126项,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8万亩、累计达到200万亩,新认定无公害养殖业产地规模47.3万头(只)、累计达到100万头(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6个、累计达到288个。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监测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6年截至目前,共检测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8284个,合格率为99.95%;检测畜产品样品7394个,合格率为100%。先后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3台次,对37个乡镇农药经营门店开展监督检查,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246户。全面加强源头监管和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力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2015年底,全市累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352.4万亩、测土配方技术1316.5万亩、绿色防控技术37.5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8.1万亩。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尾菜处理率、养殖业污染综治率分别达到78%、30 %、11%以上。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划定基本草原1041.24万亩,规范化承包率达100%,草原禁牧面积达371.39万亩,草畜平衡面积达669.85万亩。2016年,突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中药材、设施农业、肉羊3个地方性险种试点工作,其中肉羊保险已参保1.97万只,参保费59.1万元,理赔肉羊320头,赔付资金16万元;设施农业保险理赔面积3772亩,保费92.32万元,赔付资金21.6万元;中药材保险政策已于4月份开始在榆中县实施。起草完成了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三个地方试点险种的保险方案,待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