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市种植业工作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科技支撑、提升服务”的工作要求,以提高粮食产量、加快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政策引导扶持、基地示范带动、科技服务支撑为抓手,不断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项指标高位运行,排名全省前列
2011至2015年底,全市农业增加值由40.01亿元增长至57.56亿元,全省增速排名由第十提升为前三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252元增长至9621元,全省增速排名始终保持前四名。2016年,全市计划实现一产增加值59.2亿元,增速达到5.2%,计划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9元,增速达到11%。上半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21.87亿元,增速5.3%,超出省、市定5.2%的目标0.1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4元,增速10%,高于全国8.9%的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1%的增速0.9个百分点,低于省、市定目标11%的增速1个百分点,全省14个地州市均未完成目标增速。
双垄玉米田间长势
(二)粮食生产稳中有进,连创历史新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耕地面积310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345万亩以上,期间每年实施“万亩粮油高产创建项目”9~11个,粮食面积稳定在18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3万吨以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五连丰”,期间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47.23万吨,为全市历史最高产量。另外,全市每年推广双垄全膜技术50万亩以上,5年累计推广双垄全膜技术257万亩;每年实施脱毒马铃薯良种工程50万亩以上,种植脱毒马铃薯266.12万亩,同时每年扩繁原原种3400亩左右,为稳定全市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蔬菜产业稳步做大,农民持续增收(www.daowen.com)
“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实施省级千亩蔬菜种植基地、标准化日光温室小区、标准化钢架大棚小区建设项目10个左右;实施了榆中县、皋兰县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8个县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了园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每年实施市级千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4个、千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项目3个,五年累计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7.25万亩、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产量增加92.07万吨、达到290.14万吨。另外,从2013年起连续3年落实3个千万元扶持政策,特别是落实“千万元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全市每年平均新增设施农业0.9万亩左右,五年累计新增设施农业4.57万亩,达到17.04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7.27万亩、钢架大棚9.77万亩。
(四)特色产业日益兴起,促进结构调整
2015年底,全市高原夏菜、中药材、玫瑰、百合四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达到145.21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92%,较2011年增长了57个百分点。一是药材产业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以土地流转为契机,以榆中北山6乡为重点,实施20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全市累计新增药材种植面积16.7万亩以上,2015年底,面积达到19.46万亩、产量达到3.31万吨。二是百合产业稳中求进。以七里河、西固后山和榆中北山、南山地区为重点,累计新增百合种植面积2.94万亩,2015年底面积达到9.54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三是玫瑰产业稳步推进。以永登庄浪河川、兰州新区为重点,累计新增玫瑰种植面积12.59万亩,2015年底面积达到15.79万亩、产量达到2.95万吨。
(五)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增强发展后劲
2011年至2015年,全市分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48.2万亩、58.7万亩、73.6万亩、84.4万亩、87.5万亩,5年累计实施节水灌溉工程352.4万亩;分别实施测土配方工程222万亩、252万亩、275.5万亩、278万亩、289万亩,累计实施测土配方工程1316.5万亩;分别实施绿色防控工程0.5万亩、7万亩、10万亩、10万亩、10.0万亩,累计实施绿色防控37.5万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