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训资源和手段建设的丰硕成果

培训资源和手段建设的丰硕成果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教材2.教材开发建设成果丰硕。(三)农民培训手段建设与应用取得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形成了以全省各级农广校为依托,以“四大课堂”为主要内容,以开放性、远程性、自主性、大规模、广覆盖、低成本为特色的农民立体教育培训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训资源和手段建设的丰硕成果

(一)文字教材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我省优势产业发展对农民知识和技术的需求,紧紧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狠抓农民培训教材开发工作。

1.教材开发工作机制初步形成。省农牧厅将教材开发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建立教材开发工作机制,增加教材开发投入,形成教材开发建设合力入手,全力推进我省农民培训教材建设工作,使我省农民培训教材开发工作走上快车道。厅里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厅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编委会,统筹、协调和指导教材开发工作,编委会办公室设在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省农广校),主要负责编写工作的总体设计与统筹协调、制定编写方案、确定编写目录与编写分工、组织专家审定编写初稿、落实编写经费及编写教材的出版发行等具体工作。编委会办公室聘请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农牧业职业技术院校、厅属农技推广单位和全省农广校系统的农业技术研究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组成教材开发专家组,研究制定教材编写目录和编写大纲,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明白纸暨培训教材编写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教材编写方案》。《方案》从编写原则、目标任务、编写程序、编写要求、编写进度和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要求编写内容必须突出“科学严谨、实际实用、应知应会、突出特色、体例统一”的原则。总体要求是突出实际实用,确保农民看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用得好。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以关键生产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以文本、图表、问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编写单项技术明白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根据我省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规划,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从农民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求出发,以关键生产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覆盖产业链条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十二五”期间,我厅共筹集资金近200万元,用于农民培训教材开发。

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教材

2.教材开发建设成果丰硕。2014年,在前期调研、反复磋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农机能源四大教材编写领域和600项单项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编写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训需要分类集成制作了35本《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并全部完成印刷出版。在此基础上,2015年,根据《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地方教材编写方案》,经省财政厅核准,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与出版社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确定了“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地方教材”系列丛书——中药材栽培技术》《露地蔬菜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现代苹果栽培技术》《旱作农业生产技术》《肉牛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养猪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9本教材。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和《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地方教材》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为我省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汲取知识营养、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省各地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基础支撑。

农业科技明白纸

3.教材开发质量稳步提升。我省开发的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农业实用技术系列丛书》和《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地方教材》系列丛书教材,由于选题内容准确、编排形式灵活、版式设计新颖、印刷质量高,获得了农业部一致好评。2016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申报工作的通知》(农播培〔2015〕96号)要求,组织专家组对全国19个单位申报的260种教材开展了评价遴选工作。专家组通过分头评分、小组评议、综合评价等程序,遴选出了一批推荐教材。经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同意,发布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将作为全国各地教材选用的重要来源。其中,由我省组织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科技明白纸系列丛书——油菜、胡麻、大豆、荞麦》《农业科技明白纸系列丛书——牛、羊、猪、鸡、兔、鱼》《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养猪技术》《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肉牛养殖技术》4本教材成功入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

(二)现代多媒体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形势喜人。

四大课堂

在开发传统文字教材的同时,省农牧厅积极支持各级农广校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制作适合我省地域特色的、可视性强、形象生动、农民喜闻乐见的音视频现代多媒体培训教材。省农广校牵头制作完成了电视教学片《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兰州百合栽培技术》《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韭黄栽培技术》等20余部、600多分钟的农民培训视频教材(DVD)。这些视频教材除全部用于我省农民培训以外,还推荐给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用于全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全省各级农广校也积极与当地广播电视台通过技术合作、委托制作的方式,联合制作适合当地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民培训视频教材。“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农广校每年制作完成农民培训视频教材(DVD)300多项、7000分钟,设计制作农民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700多个。在此基础上,各地充分依托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广校)的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选购使用中央农广校开发制作的农民培训文字、音视频教材。“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农广校和农民培训机构每年从中央农广校选购使用文字教材达6万多册,DVD教材3万多部,广播(音频)教材2000余份。使我省农民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实现了通用教材与本土教材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字教材与现代新媒体教材的有机结合。(www.daowen.com)

(三)农民培训手段建设与应用取得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形成了以全省各级农广校为依托,以“四大课堂”为主要内容,以开放性、远程性、自主性、大规模、广覆盖、低成本为特色的农民立体教育培训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田间课堂

1.“空中课堂”实现广覆盖。“空中课堂”包括中央农广校主办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的《农广天地》栏目、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中国农事网、卫星远程教育网。形成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网络课件等多种媒体教育培训资源的广覆盖,打破了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乡村之声频率开设《致富早班车》、《三农早报》《乡村大讲堂》3档栏目,面向全国每天播出1.5小时,每年播出150多小时。中央电视台开设的《农广天地》栏目,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开设的《农业生产经营》栏目,面向全国和农村基层每天播出3小时,每年播出550多小时。“农广在线”网站以农广校音视频资源为内容主体,包括《农业要闻》《农业视频》等10个栏目。网站共发布农业实用技术视频教学节目6600多个,音频节目688个,网络课件1000多个。“农广在线”教育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已达到11966个,年点击量超过300万次;农广校卫星网络目前由中央农广校播出平台、5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和800个远端接收站组成,其中,我省已建成远端接收站20个。具有直播、点播、录播和教学资源包传送功能。其中《农科讲堂》栏目,定位农业系统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教育培训师资知识更新课堂,我省每年通过各地卫星远程接收站和农业部网站的《农科讲堂》栏目组织全省各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20期,每年参训人员达到2万人次以上。

科技直通车深入田间地头

2.“田间课堂”扎根田间地头。目前,全省依托各级农广校建成乡村教学点(班)1000多个,农民田间学校115个。使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培训人员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活动成为常态化。培训教师按照农业生产季节和农民需求,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彻底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

3.“流动课堂”播撒绿色希望。“流动课堂”是以“农业部农民科技入户直通车”为主,各级地方配套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直通车”为补充的移动式农民教育培训车载系统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培训专用车辆、车载培训专用计算机、DVD播放器、电视机、投影仪、调音台、发电机、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教育培训资源,还有培训教师和指导专家。目前,全省配备了各类“流动课堂”教学专用车辆60多辆,其中,农广校系统30辆。这些车辆、设备、教材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在一起,而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优化、改造,实现了流动性、安全性、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是一个多功能、数字化的巡回课堂。既是一台移动图书室,又是一个流动的小课堂,还是一个随叫随到的智囊团。哪里有需求直通车就开到哪里,哪里有需求“流动课堂”就出现在哪里。“流动课堂”以其低成本、高集成、多元化、广普及的特点受到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农民朋友的欢迎。“流动课堂”的最大优势就是“流动”二字,根本任务就是深入乡镇村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据测算,每个“流动课堂”每年可直接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

学员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

4.“固定课堂”坚守培训主阵地。“固定课堂”是我省农民教育培训的“根据地”,是农民培训的现实载体,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这些课堂大小不一,遍布全省各地。有的设在县城里,有的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有的设在种养殖场里。设立固定课堂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方便农民就近学习。农民教育培训的中职教育的基础课、公共课以及一些理论性较强无须现场实训的培训课程均在固定课堂进行,各类考试均在固定课堂进行。“固定课堂”与“空中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一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我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平台,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