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教下乡”两不误,农民欢迎创实效
所谓送教下乡,就是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采取农学结合的方式,按照“不离家门、不离土地、不影响生产、系统学习产业专业知识”的要求,使一大批不愿离土离乡的农民在家也能接受教育培训。并力求通过2—3年的系统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送教下乡,深受农民学员欢迎,首先是学员的课堂是开放的,学员可以农忙学技能,农闲学基础,学习生产两不误。其次送教下乡,适合农民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教育培训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按关键环节分阶段进行,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吸引力,调动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远程培训”手段多,现代信息的应用
随着培训基础硬件条件的改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农业科技知识专栏、直通车下乡、科技明白纸、光盘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多媒体教育资源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高科技网络辅导资源、教学课件、智能手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实施网上辅导和在线教学,随时随地解决农民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扩展了培训的内容、时间和空间。鼓励有上网条件的农民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学习科学技术,让更多的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取农业科技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农民培训机构信息化传播服务能力,增强了农民利用电子互联网汲取生产经营知识的意识,提升了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素养。
培训学员实践实习
(三)“田间学校”规范化,产教融合的深化(www.daowen.com)
适应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多年的实践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应运而生。“农民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学培训模式,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导员不是通过讲课方式向农民传授技术,而是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这种教学培训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够调动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省农牧厅制定下发了《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操作规程》,明确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培训流程等各方面内容。立足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强化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服务和支持,使农民田间学校成为我省农民科技培训、农业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工作落脚点,为大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重要支撑。
清水县田间学校挂牌仪式
(四)“校企合作”创品牌,就业实现零距离
为了使受到培训的农民零距离上岗就业,各级农民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实施品牌化培训战略,着力提升培训效果的信誉度。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参与引导农业生产或加工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实施联合办班培训,以政府培训项目补助资金为主,企业投入部分资金,共同研究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方法,共同实施培训管理和过程监督、效果评估,开展顶岗实习、订单、定向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培训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型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类企业和农业示范园等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工人”。
发放培训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