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的重要举措。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153名青年农场主分产业、分类型进行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省农牧厅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实施的“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全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1.运行体制基本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推动,农牧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人社、国土林业、金融、保险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合力推进的有效运行体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拓展和延伸培训工作机制,在探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相互衔接、推进有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端良好、起步稳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场

2.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培育过程日趋规范。各地积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培训需求,在培育环节、培育模式和培育层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并正确处理好规范管理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初步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一县一亮点、县县各具特色的好局面。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基本确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

3.考评体系初步建立,培育监管有据可依。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省农牧厅制定了《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指标评分表》,在对培育学员实行网上实名制管理的同时,从培育过程和培育学员两个大的考核项以及教育培训、培育效果等10个考核分项的24项考核内容对培育工作进行全方位、高标准的考核,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指导、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

4.职业农民队伍逐步壮大,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在2012年、2013年试点探索的基础上,2014年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十二五”末,我省共投入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8400多万元,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9万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8 762人,专业技能型10 334人,专业服务型11 797人,青年农场主153人,分别占培育总数的45.71%、25.18%、28.74%和0.37%。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成为当地率先树立新观念、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

5.“青年农场主”计划顺利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进一步拓宽。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的重要举措。2015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后,我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为原则,以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重点,分产业、分类型组织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153名青年农场主分产业、分类型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激活了农村青年自身创造活力,提高了创业兴业能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农民知识和技术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顺应务农农民学习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提高了参训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培训农民406.26万人次,农民培训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 240万元,分别比“十一五”增加35.01%和14.41%。

各地在农业科技培训中,大力宣传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宣讲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相关法律、规章,宣传致富能手的典型事迹,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各级重视,百姓参与”的良好培训氛围。同时,积极将农业科技培训与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农业重点项目相结合,与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相结合,集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参观考察相结合,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十二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类型比例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培训人次

通过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民凭经验种养、靠传统种养的习惯;农业科技培训开阔了参训学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种植、养殖及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专业能手;农业科技培训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产增收潜力大的产业作为培训重点,不仅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大面积推广,还显著的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能力,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理念;农业科技培训使农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激发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自我学习的动力,特别是一些进村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加强了自身的知识更新,收到了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的良好效果。

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祁峰(左二)参加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开班仪式

“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培训人次对比

“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总额对比(www.daowen.com)

(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成果丰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张掖市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现场

1.示范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十二五”期间,省农牧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中央组织部和国家农业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立足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信息员等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以培植高素质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采取“村庄是教室、村官是老师、现场是教材”的示范培训模式,以提升理念、开阔思路和增强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不断创新,完善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的体制与机制,拓展了示范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强化了示范培训的规范与管理,提升了示范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使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工作走上了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从2014年开始,依托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示范培训基地,共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信息化、大学生村官等4类主题培训班11期,培训省内外学员1 075人,并选派326名学员参加了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等省的9期交流培训。示范培训科学设置培训模块、精选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通过采取听、学、看、谈、悟等方式方法,帮助受训人员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更新理念、增长才干、坚定信念、提高能力、推动发展,增强带头致富和带动致富的能力水平,为农村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队伍。示范培训工作也为加快全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农业部人事司司长曾一春为前进村培训基地揭牌

2.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依托全省各级农广校转变农村职教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方式,全面下沉办学重心,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精准招生对象,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产教融合,逐步建立短期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升相衔接的培养机制。开设种植、养殖、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四大门类的21个专业,把教学班办在乡镇和村上,在产业链上搞教学,到田间地头帮扶指导,现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学技术,贴近生产,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深受农民欢迎。从2011年到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共招中职学历生2 227人,毕业1 978人;招中专继续教育生603人,毕业1 213人。通过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极大地充实壮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目前,活跃在我省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村基层干部,有三分之一是农广校毕业生,这些学员通过接受农广校学历教育,增强了农业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学员干事创业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学员成为当地产业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部分学员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阳光工程培训有声有色,农民就业技能稳步提升

“十二五”初(2011—2013年),我省以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阳光化监管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品牌和形象。围绕服务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二、三产业职业型从业农民开展就业培训,在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了项目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有力地助推了我省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累计在种植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用工等6大领域,完成蔬菜园艺工、畜禽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操作员等13个岗位的农业职业技能和农业专项技术培训25.93万人。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使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在思想上得到了更新、知识上得到了深化、技能上得到了提高,成为致富能手,通过他们的辐射、示范和带动,推动了区域性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创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农民创业队伍进一步壮大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学员合影

为扎实做好农民创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壮大农民创业队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早着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农牧厅制定了《甘肃省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对农民创业培训进行了宏观设计和整体定位。重点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和“以工代训”等培训模式,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重点开展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使受训的农民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会创业,共培训创业农民5 596人。按照“培训为手段、引导定方向、帮扶助创业、创业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农民创业培训思路,一是构建培训引导体系,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构建创业帮扶体系,营造农民创业宽松环境;构建辐射带动体系,推动区域性全民创业。二是实行农民创业与协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民创业效益;实行农民创业与院校工作相结合,提升农民创业质量;实行农民创业与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扩大农民创业规模。三是把对农民创业的绩效评估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制定了《农民创业培训绩效评估档案》,突出了对创业农民的数量、创业的规模和创业的效益三个要素的三项评估工作。四是注重依托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建立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积极探讨和实践“专业合作社+培训师+农户”、“协会+培训师+农户”等多种适合当地实际和农民创业需求的创业模式;同时,让农民自发结成“以师带徒”型农民创业团队,团结起来,互相鼓劲,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创业示范园,作为农民创业的宣传窗口,营造学技术、想创业、忙创业的整体氛围,掀起农民创业的热潮。五是将跟踪服务作为创业技能培训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对参训学员创业兴业情况进行持续跟踪指导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效提升农民创业的成功率。据统计,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中有35%以上的创业项目年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真正实现了“创业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创业效应。

阳光工程学员参观考察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阳光工程培训现场

创业培训资料

创业培训现场

“十二五”期间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汇总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