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马铃薯基础种署生产情况(原原种、原种)
2010—2015年合格种署生产情况(一、二级种署)
全省马铃薯生产市州面积比例图
(一)脱毒种薯生产和种植环节
1.种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商品薯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基地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已经形成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生产等四大优势生产区域。“十二五”末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23万亩,产鲜薯1197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三,脱毒一级种薯推广面积达到622.5万亩,占总推广面积的65%以上。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全省70%以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定西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1/3左右,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还有天水、陇南、平凉、庆阳、临夏、白银等地。
2.脱毒繁育体系建立健全,供种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省建成了集中生产基础瓶苗—工业化繁殖原原种—企业网棚扩繁原种—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高山区扩繁一级种薯—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高山区扩繁二级种薯的五级种薯扩繁体系。培育了具有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80多家,年生产原原种9亿多粒,原种及一、二级种薯面积115万亩,生产种薯170万吨。基础种薯远销新疆、内蒙古、云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黑龙江等省区,年向外省销售原原种4亿粒以上,原种2万多吨。特别是定西市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年产脱毒微型种薯2亿粒以上,建立种薯生产基地2万多亩,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扎实的技术实力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全国马铃薯种薯市场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部分市州也积极组织相关脱毒种薯生产经营单位深入湖南、江西、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对接洽谈,签订了大量的订单,逐步建成了南种北繁基地,使我省对外供种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脱毒种薯扩繁体系
3.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序逐步提升,种薯质量不断提高。我省中部及祁连山沿山地区海拔高,气候凉爽,非常适宜马铃薯种薯繁育,是国内最佳种薯繁育基地。“十二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我省项目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布局更趋科学化,生产日益标准化,大部分基础种薯生产企业采取了“企业直接流转土地”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方式建立原种生产基地,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机械化耕作种植程度较高基地,为保证种薯产量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收获
马铃薯新品种
4.良种选育和推广步伐加快,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省、市农科院、甘农大等科研院所为主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和选育的科研基地,先后育成新品种40多个,普及推广了大西洋、费乌瑞特、克星1号、克星2号、青薯168、LK99、天薯9号等几十个国内外优良品种,特别是省农科院选育的陇薯3号淀粉含量高达20%-24%,在全国领先;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庄薯3号抗晚疫病能力经受住了2012年全省晚疫病大流行的考验,且被评为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选育的出薯片和全粉加工型为陇薯9号、甘农薯5号、农天1号,菜用型陇薯10号各项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省加工型、菜用型等系列基本配套。
5.脱毒种薯推广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通过项目实施,农户享受到了我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中相关补贴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民从事种薯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脱毒种薯使用级别,促进了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5064万亩,平均亩产1300公斤以上,亩增产300多公斤,农户每亩增收300元。2012年提前实现了脱毒二级种薯全覆盖,从2013提出逐年提高脱毒一级种薯的覆盖比例,不断提高全覆盖水平和质量。2015年在我省主产区受严重伏旱和秋旱的影响下,平均亩产达到1297公斤,比2007年项目实施前增加297公斤,其中一级种薯622.5万亩,占总推广面积的65%,比推广二级种薯亩增产81公斤。覆盖了定西、兰州、白银、天水等10个市(州)53个县(区)、480个乡(镇)、12000个村228万个农户,受益农户不断增加。(www.daowen.com)
2010-2015年马铃薯脱毒种署推广情况
(二)种薯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环节
马铃薯病毒检测
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心
1.种薯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完善,种薯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初步建成了三级种薯质量检测体系;2014年,在现有1个省级28个县级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新建了4个区域检测分中心,2015年制定印发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及种薯质量检测工作方案》,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检测中心的具体任务和职责,提出了种薯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内容及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种薯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种薯质量奠定了基础。
2.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种薯生产经营行为规范有序。颁布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加大了对脱毒种薯的田间检验、质量抽检和种薯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审查细则》,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种薯市场监管体系。下发了《关于甘肃省2015年马铃薯脱毒种薯专项抽查结果的通报》,对不合格企业、合作社进行了通报,有效地规范了种薯生产和经营行为。
(三)贮藏、加工、市场营销环节
1.贮藏能力明显提高,安全贮藏体系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我省马铃薯贮藏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减少了贮藏损失,保障了全省马铃薯生产用种安全。一是建成1000吨的原种和生产用种薯贮藏库共460座,新增种薯贮藏能力46万吨,使全省马铃薯种薯贮藏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户小型贮藏窖初具规模。2012—2015年累计新建10、20、60吨,三种类型农户贮藏窖共15290座,新增贮藏能力43.6万吨,进一步减少了贮藏损失,提高了商品薯质量和农户收入。
马铃薯种薯贮藏窖
2.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加工增值成效显著。马铃薯产业的加工产品从淀粉,逐步发展到生产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主粮化产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全省已建成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14家。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估计,全省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400多万吨,实际加工量在160万吨。由于众多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和马铃薯贮藏设施的建成,全面稳定了马铃薯集中上市期的销售价格,解决了等外薯的销售难题,保障了农民收益。
马铃薯淀粉加工及主食化产品
3.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健全,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我省马铃薯收购网点遍布全省乡村,营销窗口遍布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各大终端市场,全国购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省建成马铃薯批发市场10多个,马铃薯购销网点2100多个、运销大户3500多户。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河南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00多万吨,占鲜薯总产量的30%以上。全省先后注册了10多个马铃薯品牌商标,有3个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证书,4个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1个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2年“定西马铃薯”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