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研究的区域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增长极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基本理论之一的经济增长极理论最早源自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存在若干个极或者中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会导致经济的增长速度与状况出现差异。新经济地理学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在关注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

应用于“四化同步”小城镇建设研究的区域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1)增长极理论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基本理论之一的经济增长极理论最早源自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佩鲁在其著作《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增长极概念。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存在若干个极或者中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会导致经济的增长速度与状况出现差异。增长极理论后来被引入区域经济理论,从集聚经济的角度解释城镇形成的原因[18]。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其一,增长极在空间维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形态;其二,具有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是保持增长极的主要动力;其三,存在向内回溯与向外拓展的效应。

(2)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提出的,1966年弗里德曼在吸收缪尔达尔和赫希曼等人有关区域经济增长和相互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对委内瑞拉区域发展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系统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模式[19]。(www.daowen.com)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两部分组成。核心区域是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其周边地区所组成。而边缘的界限则由核心与外围的关系来确定。核心区域是指城市集聚区,那里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边缘区域是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始终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核心地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核心与边缘的相对关系,也在动态发展中保持着一定转化关系。首先核心区域会向边缘区域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核心区域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加强,而有一些边缘地区虽然处于区域发展的边缘,但是具有优秀特质的资源,具有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可能发展成为次级核心区域。核心—边缘理论对于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划分、空间结构分布、进行科学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3)新经济地理

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在关注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早在1826年杜能就在其著作《孤立国》中分析了土地距离城市中心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著作对德国长期存在的区域理论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是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为代表,克鲁格曼认为所谓的经济地理是指“生产的空间区位”,大部分区域经济学以及一些城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经济地理[20]。根据马丁的观点,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包含两个重要主题: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