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调整去杠杆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调整去杠杆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杠杆政策没有错,因为我们杠杆确实很高。按照201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政府负债占GDP总量的36.2%,这个数据偏低。二是企业负债是GDP总量的159%,这个数字偏高,企业负债没有这么多。从2018年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去杠杆政策似乎有点太猛烈了,而且搞了个一刀切。因此,7月31日那一次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调整去杠杆政策,主要有两个调整。结构性去杠杆,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杠杆。

调整去杠杆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杠杆政策没有错,因为我们杠杆确实很高。按照201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政府负债占GDP总量的36.2%,这个数据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虚作假,是因为有些政府负债没有统计进来,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例如开发区负债及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实际上是政府欠债,但因为负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划到企业负债中了。二是企业负债是GDP总量的159%,这个数字偏高,企业负债没有这么多。高的原因是把两种政府负债划到企业负债里了,一个是开发区负债,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将政府负债划入企业的原因是借债主体的性质确实是企业,如果去掉的话,企业真正负债是GDP总量130%左右,没有统计的那么高。三是个人负债占GDP总量的55.8%,大家知道,2015年年底我国个人负债是GDP总量的30%,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急速上涨,现在到了55.8%。个人负债里主要是房贷和车贷,城市主要是房贷,农村主要是车贷,这两者导致个人负债的上升太快。虽然没有达到红色警戒线,但是上升太快。这3种债务加起来,使整个社会负债占GDP总量的250%,确实太高。有学者计算,当宏观负债上升到GDP总量的270%时,我国就会引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2018年年初我们开始去杠杆,就是要降负债率。

从2018年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去杠杆政策似乎有点太猛烈了,而且搞了个一刀切。结果是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出现了大量债务现象,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7月31日那一次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调整去杠杆政策,主要有两个调整。

1.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力度不宜太大。去杠杆不能太猛,太猛的话企业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多大的力度控制叫控制好力度,具体是什么意思,谁也没有正式讲过。到底降负债率具体降多少,才能称为控制好力度,谁也不清楚。我查了一下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体会到所谓控制好力度,并不是指要在今年把杠杆降到正常水平,而是用3—5年的时间,先把杠杆率从250%降到200%,200%还是较高,三五年之后再继续降,再用两年时间降到正常水平,用七八年的时间才能把负债率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前3年从250%降到200%的话,去杠杆大约为40万亿,一年为13万亿左右。13万亿左右,企业承受得起,问题应该不会太大。这样一来,在力度上调整之后,大致就会保证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保证企业资金链不会断裂,保证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

2.要结构性去杠杆。这就是指不再搞一刀切了,例如民营经济杠杆率本来就不高,对他们就不要再讲所谓的去杠杆了。结构性去杠杆,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杠杆。杠杆率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地方政府,这两个的杠杆率确实有点高。国有企业去杠杆和地方政府去杠杆成了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国有企业去杠杆,我看了一下,2018年上半年大致上通过两条办法把国有企业新增杠杆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轮负债已经被控制住了。国务院发了一个严格的文件,所有国有企业负债必须要达到应有的标准才行,从央企开始。文件很严格,阻止了负债继续上升。另外一条就是提出来,我们不再搞刚性兑付了,国有企业债务,国家不再托底。过去是国家都赔,叫刚性兑付,因而人们认为给国有企业借钱没有问题,最后都能还回来,因为有国家托底。2018年上半年正式提出国家不再托底了,都是有限责任,所以给国有企业借钱,买国有企业债券都要悠着点,钱有可能就回不来了。现在不少国有企业最后处理过度负债的办法都是破产重组,因而好多钱等于打了水漂,回不来了,国家不再搞刚性兑付了。严格上讲,现在根本没有所谓的保本理财项目,因为都是有限责任。这种调整就导致国有企业新增负债速度已经被控制住了,现在是存量怎么办的问题,过去借的怎么办。对此,后来定了一个思路,就是国有企业债务存量的解决,也就是旧负债的解决要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国有企业改革2018年有两个重点,一是确定主业,主业确定之后,非主业资产必须卖掉,必须变现。变现的钱不能用于新增投资,必须用来还债,通过非主业资产变现来还债。国企改革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混合经济改革,要大规模推动混合经济,要大量吸纳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这等于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比例。资本金份额做大了,债务份额做下来,等于债权变股权。最成功的就是联通混改,联通混改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把联通负债降下来了。怎么降下来的呢?是以国家放弃对联通的绝对控制权为代价降下来的,国家对联通没有绝对控股权了,因为非国有股份已经超过国有股份了,但通过混改把负债降下来。国企改革的推进,使得国有企业存量负债似乎有了不少回落。

另外一个是地方政府负债。对地方政府负责,现在已经把新增债务控制住了,2018年上半年“三条办法”很严厉。第一条办法是把开发区负债全部掐断了,一律不准开发区贷款。开发区负债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重要通道,2018年上半年彻底掐断了,银行一律不准贷。我估计2019年开发区基本熄火了,原来就是靠贷款运作,一下被掐断了。二是清理PPP项目。地方政府现在负债的重要通道是3P项目,中央财政已经全面做了重新清理,3P项目清理之后等于把地方政府新增负债控制住了。三是中组部下了一个文件,对任何干部提升或调动都增加了一个新的考核指标——负债率是多少,不是看你GDP增长了多少,修了多少路,而是要查一下负债率是多少。负债率超标的就地免职,永不再用。最近罢免了几个县委书记,就是因为负债率严重超标,尤其是贫困县。这个指标把乌纱帽与负债率连在了一起,导致政府不敢再增加负债率了。这3条办法实际上把地方的新增负债控制住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存量怎么办,过去借的怎么办。我去过一个地方,每年GDP总量只有10亿,但负债200亿,这怎么还?地方政府还债无非两条办法,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卖地。税收基本上无法还,因为不少地方政府的运转基本上靠中央转移支付。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只有8个向中央交钱,别的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债。另外一个是卖地,现在不断出现土地流拍,无法靠卖地还了。我估计未来存量债务最麻烦的是地方债务这部分怎么办,这是一个大问题。(www.daowen.com)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偏爱央企,央企都处于产业的上游,收益很高,但效率却很低,为什么不能将这些经营活动交给民企,民企效率高。原因很简单,中央平衡各地财政就靠它的税收及利润,一年超过3万亿。因而它虽然效率很低,但钱交给国家了。民企效率是高的,但钱不是给国家了,甚至带着移民了。有人不理解,所以你要理解,我们是靠它平衡全国各地财政的。央企都处于产业上游,上游有较强的赢利能力。

地方负债是一个大问题。结构性去杠杆,我估计国企这部分还可以落实,但地方政府还债基本上现在还没有落实,当然,发达地区没有问题,例如杭州和南京没有问题,但很多欠发达地方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比没有问题的多,所以地方负债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但是要慢慢解决它。2018年11月政治局会议没有再提去杠杆了,我估计去杠杆政策在未来要做一点新的调整。把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原因是什么呢?是2018年去杠杆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今年去杠杆力度很大,差不多已经完成指标了,再加之最近经济下行,压力大,估计将逐渐转向稳杠杆。先稳住,别着急,先稳一段时间,让增长有所恢复再说。将去杠杆政策转向稳杠杆,可能是下一步的调整方向。

要调整好去杠杆政策,大家看到2018年已经有两次调整了,7月31日是第一次,提出控制好去杠杆力度,结构性去杠杆,不搞一刀切。去杠杆任务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未来一段时间,去杠杆要走向稳杠杆,这是对的,因为我们要保证金融稳定,金融不能出现大起大落,所以要走向稳杠杆,适当把杠杆稳定在目前状态下。

我看了一下数据,到2018年8月底,杠杆率已经从250%降到242%,这是8月底的数据。说明差不多今年实现了把杠杆上升势头控制住的目的,在这个条件下应该逐渐稳一段时间才行,不宜过猛过快,要转向稳杠杆。12月份以后,人们会感到资金紧张的情况逐渐得以缓解,整个社会资金需求紧张的情况将会得以缓解,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这就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随时调整和控制去杠杆政策,既保证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保证经济增长正常进行,这是稳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