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亟待破解的资金、技术、政策等问题。
第一,缺乏创新,产业大而不强。广东的LED封装量占全球一半,但是LED产能过剩严重,关键生产设备依然是国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尽管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值连续18年全国第一,新能源电池产量稳居全国之首,但除中药、化学制药有领先优势外,其他产业只居于全国中上水平。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自主研发不强,规模大而实力不强。
第二,政府导向,产业培育未因地制宜。广东作为经济强省,产业基础较好,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然摆脱不了政府的主导。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主要由政府定夺,然后企业根据政府导向去投资,产业孕育模式变成了政府行为改变市场定位。事实上,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应遵循市场机制,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
第三,重复布局,产品同质化普遍。广东许多城市都提出加大新能源建设、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应用,结果周边城市产业布局重复,产品特色定位不明,生产标准不一,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受阻,国外竞争力弱。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应是高精尖的层次,如果按照目前无精确定位,盲目发展,整个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重走过去贴牌加工附加值的老路。(www.daowen.com)
第四,缺乏品牌,产业集群度不高。尽管已有比亚迪、华为、腾讯等品牌,但是置身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知名品牌依然匮乏,不能形成各行业均有龙头企业引领态势。由于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不足,因此整个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配合生产,流水化作业暂时实现不了,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集群,集群度不高,导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五,融资困难,金融扶持力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而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中90%为中小企业,前期企业研发资金通过自筹消化,随着企业项目增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又因规模品牌不强,却不能得到足够的金融扶持力度,研发能力形成发展瓶颈。在实际的运作中,国有大型企业容易获得金融机构支持,而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数的小企业却常常受到不平等待遇,一个优质的项目将因资金问题而中断,这种现象在广东较为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