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说从头,跟踪采访,从2001年开始。
记得最早来通化采访修涞贵的,是北京电视台的《财富》栏目。那是“千禧开元”第一年——2001年的春天。那个时候,修正药业集团在国内制药业算是崭露头角。信息灵通的《财富》栏目瞄上了远在东北的修涞贵。
一行三位采访人员扛着摄像机,风尘仆仆地从北京乘火车来到通化。
他们没有“下车伊始”就找好住处,而是首先去拜访通化市政府领导,说明了准备采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的意图。此举是新闻媒体的惯例,怕的是有些知名人物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节目播出后会引起不同观点的争议。
其实,通化市政府的领导对于出生在通化的修涞贵十分了解,不仅对他的为人和品格赞赏有加,连修正药业集团给通化带来的利税和效益也赞不绝口。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修正药业集团,三位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想听听普通民众对修正药业集团的看法。通化的老百姓对修正药业集团也都是赞不绝口。通化市有制药企业70余家,是名副其实的医药城,他们说,跟其他药厂相比,修正的员工最辛苦,最敬业。
记者们是基本上摸清了修正药业集团的“底”才来到修正药业采访的。
那天正是星期天,本以为这里应当是一片清静。可是,记者却看见通勤的大客车还在接送上下班的员工,拉运产品的汽车出出进进。其实,他们已经了解到,通化有不少药厂由于不景气已经停工停产,不少企业的员工已经放假回家,可是,修正药业集团的生产车间却在三班倒,采取“歇人不歇马”的办法抓紧生产,这种鲜明的对比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目前,修正有一千多名员工,三班倒生产,还是供不上市场的需要,这是为什么?”架起摄像机,采访就从目前的生产状况说起。
“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对胃药‘斯达舒’的需求量太大,对修正药业生产的药品需求量太大。眼下,为了解决生产供不应求的难题,我们找了不少设备先进的兄弟药厂,把工人派过去,领导委托加工,这样,也让不少厂子赚到了钱。”
修涞贵指着前面一片山坡说道:“明年,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再建一个超大型的生产基地,还得扩招一千名工人。”(www.daowen.com)
记者们连连点头称赞不已。在一个中小城市里,一个企业要能够解决两千多人的就业问题,已是功莫大焉。
几乎是在北京电视台记者来通化的同时,一位经济月刊的副主编也来到通化,加入了这个采访行列。
这位副主编四十出头,身材高大,姓盛,大家都叫他大盛,至于他叫盛什么,倒没人注意了。整个采访期间,他没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他一直在观察,观察整个企业诸多的细节,观察修涞贵。
譬如,他仔细地观看厂区里不引人注目的墙角,有没有人在那里随地便溺;楼梯下面一些角落,有没有蜘蛛网和乱扔的垃圾;甚至包括行政人员和工人使用的厕所,有没有难闻的味道。连门卫接待来访者的态度,都是他观察一个企业优劣的直接参照。
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纰漏”。大盛认为,一个新建的厂子,不容易看出什么,一切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修涞贵说要建新厂房,还要扩招一千工人,这他是亲耳听见的。他当时就暗自有了打算,也许你是说者无心,我可是听者有意。过两年,一定要再到修正药业集团来,看看你说过的话到底算不算数?
大盛这么想,也不奇怪。因为当前社会有太多的浮躁,有太多的“虚火”。不少人就是靠吹牛皮、说大话蒙人起家,把电视台的采访当作抬高自己身价的广告,大吹大擂。修涞贵是不是这样的人,是不是也在说瞎话,到时候,他一定要亲眼来看一看。
到了2003年的春天,也就是修涞贵面对摄像机镜头所说的“再建一个超大型的生产基地”的两年后,大盛果真又一次来到通化。
就在修涞贵用手指向的那个山坡上,一片高大的现代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厂房里安装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制药机械设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的GMP认证。新扩招的一千多名工人经过严格培训,已经上岗操作。尽管不用再搞“三班倒”,两千名工人还得满负荷工作。修正药业集团的产品产量翻了三番,企业的年销售额,已经飙升到20个亿。
有人说,修正药业集团的发展速度是个传奇,大盛摇了摇头说:“不!依我看,修正药业的发展速度,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