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一个带有哲学色彩的思想体系的出现,首先伴随的要么是疑问的眼光和怀疑的叱问,要么长期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修正哲学的诞生就完整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2004年4月钓鱼台国宾馆灯火辉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把一个写有“中国企业哲学奠基人”的奖牌交给了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先生,当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声四起。在中国许多企业还在摸索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时候,修正药业已经把企业文化提高到了企业哲学的高度,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十年过去了,社会上再没有关于中国企业哲学的半点声音,直到十年后一本叫《修涞贵与修正哲学》的书出版,北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中华先生作序,他在序中对修正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企业表示高度赞赏。出于慎重,他没有对修正哲学问题具体表态,但是事后与作者的一次交谈中,他明确提出:关于修正哲学中提出的“过犹不及”恰恰是来自中国传统,但是把“过”和“不及”当成错误的两种表现形式,是修正哲学的一个创见。两千多年来,对“过犹不及”提出新的创见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就让我们从这个创见说开。
千禧年初,学者刘书璋在一篇叫作《修正赋》的文章中说:无修何以为正,无修何以得荣华富贵春。这两句话敲动了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的心扉,“无修何以为正”,千百年来,人们为一个“正”字付出了多少心血,原来它是靠“修”得来的;千百年来,人们享受的荣华富贵春,也只有靠修才能得来,恰巧他将企业取名为“修正”,从此他对“修正”二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研究发现,修是手段,正是目的,因此他提出了修正二字就是哲学,运用于企业,运用于发展生产都会起到莫大的好处,因此他提出要建立中国企业哲学的理念,发出了号召,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成思危的认可。但是那个时候的修正哲学还主要运用于对生产和指导经营,修涞贵把它叫作应用哲学,应用到哪里,就能够提高生产力,等等。
十年后重新探讨修正哲学,人们便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哲学必须有一个理论体系,而且这个体系要经受实践、真理的检验,在修正哲学的问题上,应当首先想到修什么,为什么修,要修到何种程度。有鉴于此,便想到了孔夫子提出的“过犹不及”,同时我们必须构建一种认知:从“过犹不及”的观点来看,人类错误只是两个。从此便开始了对“过犹不及”的长期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了毛泽东和张闻天的通讯记录:(www.daowen.com)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2月就陈伯达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中说出了其中的含义。他说:“……但‘两端’不应单训为‘众论不同之极致’而应说明即是指的‘过’与‘不及’。同时,他又指出‘过’即是‘左’的东西。”下面他又说:“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
综合他们的思想,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错误只有两个,一个为过分,一个为不及,就像毛泽东把它们分成左右各一个,而唯有正确的是致中和。致中和的道理不仅是修正哲学的法宝,也是中国文化思维方法论的思想基础。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上,中外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允厥执中”和“执两用中”为中国方法论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