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关键要素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关键要素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4.1.2合作伙伴选择原则合适的合作伙伴是组建成功标准联盟与发挥联盟最大效用的前提,因此,核心企业选择的合作伙伴,通常满足两个条件:是否拥有技术标准化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是否与现有联盟成员间互补/兼容。

一个运行良好的技术标准联盟是由大量掌握不同资源,承担不同任务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杨东奇与张春宁等认为联盟伙伴个体因素与合作关系影响联盟的最终绩效[261],因此,在标准联盟组建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毋庸置疑是联盟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管理工作。

5.4.1.1 合作伙伴选择必要性

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核心企业标准化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技术标准化中核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1)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技术标准化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过程,核心企业往往难以独自承担。合作伙伴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核心企业资源短缺的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认为企业间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262]。异质性说明这一资源是企业所独有的,其他企业的模仿或替代行为都要付出成本[263],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企业资源的非完全流动性则说明企业间资源的流动性程度较低,这有助于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资源的这两个特征使得核心企业难以通过模仿或替代来获取标准化实现所需的所有资源,于是合作就成为核心企业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合作伙伴而言,选择与核心企业合作,在共享标准化所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资源的价值。因此,围绕技术标准化进行资源间的共享合作,对联盟内的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都大有裨益,这也是技术标准联盟形成的动因之一。

(2)分摊风险。

核心企业在推进技术标准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风险。技术风险指技术标准化中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通常表现在技术研发失败、技术研发方向错误与技术应用失败等方面;而市场风险则是技术标准在市场扩散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通常表现为标准推广失利、目标用户不接受、与现有市场技术标准竞争失败等。这些风险都影响着技术标准化的成功。

掌握不同优势资源合作伙伴的存在,分担了核心企业承担的风险。一则,合作伙伴凭借各自掌握的资源,承担着标准化不同模块中的任务,减少了核心企业在技术标准化中的活动;二则,不同企业各项优势资源的集合,为解决技术标准化中遇到的技术与市场难题提供了条件。

5.4.1.2 合作伙伴选择原则

合适的合作伙伴是组建成功标准联盟与发挥联盟最大效用的前提,因此,核心企业选择的合作伙伴,通常满足两个条件:是否拥有技术标准化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是否与现有联盟成员间互补/兼容。

(1)资源互补。

资源互补是指标准联盟内各成员所拥有的标准化资源能互为对方所用,资源互补是联盟组建的重要基础。首先,企业间资源互补是促成企业间合作开展的主要动因。因为资源的互补说明企业彼此都掌握着对方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在资源流动性较低的条件下,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拥有互补性资源的企业间开展协同合作。其次,资源的互补减弱了企业间竞争。当不同企业间的资源互补时,在互补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拥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同一领域内存在的相互竞争也就相对较弱。最后,资源互补的企业间合作可获取额外的效用。通常情况下互补性资源的企业间通过协作,总体产生的效用并不是合作企业所产生效用的简单相加。因为互补资源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整体优势,使得合作企业获得的最终效用实现大幅增加。

(2)兼容性

兼容性是指标准联盟内成员在目标、战略与经营理念等方面达成一致,这是标准联盟能够实现长期运行的基本要求。因为企业彼此兼容时,联盟内不同成员才能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从而使联盟在整体上实现统一;此外,兼容性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员间的冲突与矛盾。由于联盟内成员在推动联盟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彼此也在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容易激发成员间对利益的争夺,不利于合作的开展。而兼容性的企业因为目标与理念等的一致,彼此间能就冲突与矛盾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保持联盟内成员友好合作的进行。(www.daowen.com)

遵循上述两个原则,核心企业选择到其所需的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完成推动技术标准化实现这一目标。

5.4.1.3 合作伙伴选择过程

在技术标准联盟内,成员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的。依据技术标准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与需求,在资源互补与兼容性的伙伴选择原则指导下,核心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如图5.4所示。

图5.4 核心企业合作伙伴选择

(1)技术标准研发阶段。

在技术标准研发阶段,由于此时标准体系处于技术上的完善阶段,技术知识积累不充分,市场应用前景尚未明朗,大多数企业正处于观望状态。考虑到标准设立与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掌握标准核心技术的领导企业,除专注研发完善标准技术体系之外,同时要为下一步标准商用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为此,领导企业开始与一些潜在联盟成员进行接触,签署一些初步协议,进行相应合作。

在这一阶段中,潜在联盟成员的特点有:在技术方面,为加快构建完善的标准技术体系,领导企业选择与自身技术相协调或兼容互补的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对兼容互补技术的筛选、整合,提升技术标准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标准技术体系确立以后,是否可以实现市场商用,是技术标准设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后续活动产生更大的资源浪费,在技术标准研发阶段,就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因此,联盟核心企业除了寻求标准技术体系研发的合作伙伴,还应增加支持标准市场应用研究的合作伙伴。通过相关企业对市场应用方面技术的研发,对技术标准市场应用进行检验。上述相关技术研发企业的加入,降低了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过程中技术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如标准在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市场以及标准的市场推广等问题,联盟领导企业应寻找参与过类似标准市场设定的企业,其参与标准推广与扩散的市场经验,会为新标准的实施提供许多帮助。

因此,此阶段潜在标准联盟成员的选择,除上述标准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企业外,选择有参与标准设定经验的企业,能更有效率地实现标准市场应用与扩散。

(2)技术标准产业化阶段。

标准产业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技术标准产业链,目的是通过对异质资源的整合来提升标准竞争力,同时也为技术标准市场化的进行奠定基础。但技术标准产业化阶段所需的资源与所面临的风险,仅仅依靠几家企业,需要较长时间与克服较大困难。技术标准缩短的周期性特征要求联盟加快产业化这一进程的实现,因而标准联盟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加入。

技术标准产业化阶段,需要联盟成员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目前技术标准体系仅仅是由基础核心技术专利构成,在技术标准产品的研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因此,新加入的联盟企业需具备提供技术标准商用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能力,解决技术标准产业化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升技术标准体系的兼容性。②具备一定的标准产品生产能力。产品生产能力是指企业能够在标准的指导下生产制造标准产品,这是市场获取技术标准价值的直接途径。生产企业能够根据相关企业的技术与生产要求,有效地提供大量的标准产品,满足市场需要。③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规模。一方面,技术标准往往具有极强的网络外部性,用户基础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参与技术标准设定的企业的数量与标准的价值。另一方面,技术标准具有“锁定效应”,当市场消费者习惯某一技术或标准时,就会排斥新技术或新标准的出现。当标准研发联盟合作伙伴具有较大的市场用户基础时,出于对企业的信赖与对新技术标准的预期市场规模的信心,新技术标准的市场推广中遇到的阻力会减小。此外,标准产业化过程可直接借助联盟成员企业拥有的用户基础与市场推广渠道,快速渗透市场,降低技术标准进入市场的门槛,顺利建立起技术标准的市场影响力。

(3)技术标准市场化阶段。

市场化阶段,在技术方面,因现有标准技术体系已趋于成熟,新一轮的技术标准竞争即将展开。为在新一轮标准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联盟在短时间内要实现标准技术的快速提升。为此,联盟领导企业需选择更多技术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共同完成这一目标。除标准技术方面的创新外,此阶段标准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同时要求联盟内增加能提升生产研发技术水平的企业。在市场方面,技术标准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离不开拥有强大市场基础企业。新增联盟成员利用其销售与推广渠道,以迅速扩大标准用户基础,提升标准市场影响力,推动技术标准成为市场事实标准。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市场化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联盟目标也各不相同。为保证技术标准市场化的顺利实现,联盟核心企业需结合作为技术标准联盟核心枢纽的技术标准具有的特征,选择匹配的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