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1 联盟知识流动的内涵
联盟知识流动是指知识在联盟内不同成员间的扩散与转移,这种扩散与转移以联盟结构为基础,最终目的在于实现联盟目标[264]。由定义可知,联盟知识流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联盟内所有成员,其目的在于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流动呈现出以下特征:
(1)动态性。知识流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内成员间存在的“知识势差”[265],而知识势差产生的主要根源是企业间资源的异质性。作为企业存在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间资源的异质伴随着企业组织的存在而一直存在,这也就使得联盟内成员间的“知识势差”也同时存在,最终带动知识在知识水平不同的联盟成员间动态扩散与转移。
(2)复杂性。联盟内知识流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参与主体复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联盟知识流动并不仅仅只在联盟内成员间流动,这一过程的参与主体还包括了与联盟发生作用的外部组织。②流动过程复杂。参与主体的复杂性,意味着知识会在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流动。
(3)未知性。知识流动的未知性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知识流动的主体角色未知,这主要是由于联盟内成员知识水平的不同。联盟内某一成员企业在知识流动中是充当知识供给者还是知识接受者,这主要取决于其知识流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则是知识流动带来的效果未知。一般而言,知识流动是否能给联盟带来增值,或最终价值增加的高低,将受到成员知识吸收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5.4.2.2 联盟知识流动方式
技术标准联盟内知识从一成员流向其他成员,主要是通过成员间围绕技术标准化开展协同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专利交叉许可、项目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等。
(1)专利交叉许可。
专利交叉许可是标准联盟知识流动的主要方式。专利交叉许可是一种基于谈判的、在产品开发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方所拥有专利技术时而相互有条件或无条件允许对方使用本企业技术专利的协定[266]。在技术标准联盟中,构成技术标准的专利技术掌握在不同的联盟成员手中。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扩大企业技术应用范围[267],企业间专利交叉许可就成为标准联盟知识流动的主要方式。
(2)项目合作。
在联盟推进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参与这一模块的联盟企业成员,有些并不拥有技术专利,但其在产品生产与市场推广方面具有的优势,使其同样在技术标准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部分企业彼此间或与拥有标准专利技术的企业间交流合作的开展主要以项目合作的形式进行。一则,项目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便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解决问题;二则,项目操作过程灵活,便于成员企业随时进行调整。因此,项目合作也是联盟知识流动的重要方式。
(3)非正式交流。
非正式交流主要指掌握着技术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个体在联盟内组织间的活动。在标准联盟内的不同组织间,除了正式合作开展参与的人员外,还有组织间交流学习与相关会议讨论等人员非正式交流的方式。组织间交流学习是相关组织自发开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学习对方的先进知识;而相关会议讨论则往往就某一问题或现状进行磋商讨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联盟知识的流动。
5.4.2.3 联盟知识流动管理分析(www.daowen.com)
对标准联盟知识流动的管理,主要是在联盟成员存在“知识势差”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式,对联盟内知识的流动方向与流动速度进行管理。
(1)知识流向管理。
物理学认为世间物质流动总是从高位势向低位势进行,联盟内组织间的知识流动也是如此。当联盟内组织间存在知识势差时,就会产生知识流动,但并不是所有组织间的知识流动都会给流动双方带来好处。研究认为适度的知识势差才是知识有效传播与扩散的关键[268]。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成员间知识流动的方向,对提升知识价值有积极作用。按照知识流动方向的不同,联盟知识流动的方式主要有产学研合作、核心企业带动与企业互助三种方式。
①产学研合作。从字面解释,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由于技术标准化涉及大量研发方面资源,仅依靠企业可能难以满足,而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研发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技术标准联盟中的重要成员。
因为合作主体特征不同,不同主体间的知识资源也有所不同。如企业主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组织产品研发生产,进而获取收益;高校则是以人才教育与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的机构;作为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构,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范围较窄,但研究程度却很深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对于企业而言,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269],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获得研发规模经济收益[270];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可实现研发技术的市场价值,对其选择开展技术创新方向有积极指导作用。因此,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对联盟内的产、学、研组织都能产生正向影响。
②核心企业带动。技术标准联盟内核心企业往往掌握了其他成员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且在联盟网络中处于成员间信息传递的关键位置。因此,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往往向核心企业寻求资源帮助。但为了避免知识流动过程中,一些成员的“搭便车”行为,核心企业在实现其技术价值最大化时,相应地对其合作伙伴进行了筛选。这一方面避免了知识的无效流动,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提高了合作产出。
③企业互助。企业互助则是技术标准产业链中不同模块间企业展开协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企业彼此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知识,因此这是一个双向合作的过程。不同模块间企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企业间知识流动的双向性。换而言之,每一个企业不仅是知识输出方,同时也是知识接收方。因为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且流动知识都是双方发展所需。因此,在双方间的流动,知识较易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2)知识流速管理。
由于标准联盟内成员数目众多,且分布于标准化产业链中的不同模块中,彼此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联盟内成员间知识的流动速度降低。为了加速联盟知识流动,核心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物理媒介,主要用于公司各种显性知识的存储,平台的存在为不同思想、观念以及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碰撞,将显性知识上升到隐性知识提供了条件[271]。建立在标准联盟内的知识共享平台,一方面存储了联盟内不同成员的显性优势知识,为联盟成员搜寻其所需的知识提供了途径;另一方面其也为不同成员间开展知识交流提供了条件。知识获取渠道的清晰与交流沟通平台的提供,都极大程度加快了联盟知识流动速度。
②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构建创新激励机制是指联盟核心企业采取各项措施,如优化标准收益分配、加强技术分享等来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积极性,鼓励其进行创新。在联盟内,出于对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保护,成员间在知识交流过程中,往往会有所隐瞒,这对联盟知识的快速流动极为不利。标准收益分配制度与技术共享制度的加强优化,如按成员能力强弱来分配标准收益,能力强的成员能获得较多的标准收益,而能力较弱的成员所获标准收益则相应减少。这可激励成员放弃对信息的隐藏,使成员间开展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联盟知识流动速度。
综上,对标准联盟知识流向与流速的管理(图5.5),推动了联盟内成员间知识的流动与共享,为联盟内成员协同合作的高效进行,联盟整体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
图5.5 标准联盟知识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