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定义
目前学者们关于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定义还没有详细统一的描述。伍燕妩与陈道珍等(2005)认为技术标准化是对技术标准的推广,因此,技术标准化能力就是企业推广技术标准的能力。[62]孙耀吾与胡林辉等(2007)则从狭义与广义的两个角度指出,狭义标准化能力指专利技术转化成为技术标准的能力,而广义的标准化能力则包括从技术研发、转化为专利、到标准确立及实现产业化的能力。[3]朱翔华(2015)从政策组织的角度,认为标准化能力反映的是一个组织或机构进行标准化工作的程度。[63]
由上述定义可知,学者们都是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对标准化能力进行描述,而没有指出其中具体的作用机理。考虑到技术标准化实现过程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与作用机理,本书将技术标准化能力定义为:标准化能力是以技术标准联盟为载体,提供技术标准化不同发展阶段所需各项优势资源,以成功推动技术标准成为市场事实标准的能力。从定义可知,技术标准化能力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标准化能力不仅来源于企业自身,也受到标准联盟组织影响,联盟的稳定运行是发挥标准化能力的基础;二是技术标准化能力具有动态性,随着标准化不同发展阶段而不断变化;三是技术标准化实现需各类资源,提供各项资源的子能力集合成为标准化能力。
1.2.4.2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构成
关于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构成,主要涉及如下三个层面:(www.daowen.com)
在产业层面上,从标准化发展的角度,标准化能力包含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R&D及协作能力、充当技术研发与标准化之间桥梁的技术专利化能力、反映创新目的和技术进步意义的专利标准化能力及代表技术扩散和市场竞争力的标准产业化能力。[3]王珊珊等(2013)认为标准化能力包含了技术层面的技术标准专利化能力、产业链层面的技术标准产业化能力与市场拓展层面的技术标准市场化能力。[64]
在企业层面上,曾德明与伍燕妩等(2005)在技术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在技术选择、技术标准制定与技术标准推广方面的实现能力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实现。[65]张果与郭鹏(2015)在构建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耦合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标准化能力的评价要素有标准化技术基础、标准化产出能力与标准化环境基础三个方面。[66]
在区域层面上,元岳(2010)指出标准创制能力主要包括反映标准创制基础条件的外生创制环境,反映标准创制人力及资金投入的内生创制环境,能够体现企业标准化意识和产业成长的技术标准创制效果三要素。[67]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技术标准化能力就是影响技术标准化实现的能力,且标准化能力的构成与标准化发展及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