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张掖市甘浚镇东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有人说,青春如花朵般绚烂,是生命旅途中最关键的黄金驿站。而我的青春何其有幸,赶上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刻。
“青春年少,白手何惧,应勤学善思,潜心做事”,怀揣着一名大学生村官前辈的祝愿,2017年8月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甘浚镇东寺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接过了精准扶贫的接力棒,开始了在东寺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冲锋陷阵,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甘浚镇东寺村距离镇政府约16公里,属典型的祁连山浅山区贫困村落,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12户753人。2015年东寺村被确定为省列插花型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78人。
对于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一点农村工作经验的我来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既让我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也让我收获了人生的财富。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下足绣花功夫,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做。首先是要用心学,学好、学透党中央的各项扶贫政策;其次是要用心做,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找准贫困户的穷根是关键。我以前从没有到农村工作过,融入农村工作以后才发现只有沉下身子和农民交朋友、和农民交心,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驻村帮扶后,我和我的同事们走访每户每家,我们走到田间地头、坐到群众炕头,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调查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谋划布局致富产业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农村工作的方法。在工作中,“五加二”“白+黑”、24小时待命是常态。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已经变成我们心中最深的期待。(www.daowen.com)
在充分摸清村情户情后,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和资金,在区委、区政府,甘浚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东寺村整村推进开展危旧房改造,修建村社道路,架设太阳能路灯,重修灌溉渠道,翻建村委会办公场所,修建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栽植各类苗木,使东寺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景一去不复返。
如今,走在东寺村笔直的水泥路上,房屋整齐,芳草如茵,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村民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我们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感。
实现稳定脱贫,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多次论证后,东寺村确定了把发展能繁母牛产业作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产业的思路,顺利从区财政争取到了100万的项目建设资金。短短两个月时间,东寺村新建、翻建暖棚牛圈150座,配套青储氨化窖150座,并加快落实扶贫项目,为建档立卡户投放西门塔尔怀胎母牛,同时通过畜牧贷款和扶贫专项贷款,积极支持东寺村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如今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东寺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的好政策的帮扶支持下成了如今的养殖大户,有的甚至成为了东寺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为贫困户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东寺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总结创造了一套“加减乘除”法。做加法,就是持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做减法,就是减少贫困户的支出;做乘法,就是鼓励贫困户创新、创业发展;做除法,就是消除制约影响贫困户发展的不利因素。
我们在制订“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时就是用的“加减乘除”法。首先按照“一户一策”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计划,结合“三合一”帮扶机制,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及帮扶企业,一同深入贫困户家中,通过唠家常、讲政策、算收入等方式,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人口、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住房状况、饮水安全、医疗报销、子女教育、家庭收入情况和发展制约因素等,并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加减乘除”法提高了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能够认真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增强了群众满意度,同时也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决胜阶段,只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