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海龙
庆阳市宁县太昌镇苟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当我第一次踏进苟家村,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当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要把心安下来,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全村群众打赢这场“硬仗”。
苟家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303户1318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是宁县6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刚到村上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这个村没有党支部书记、没有村委会主任,村级组织严重缺失,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为了让村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担负起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及完成村上各项重点工作的重任,同时,积极走访培养村上领导班子人选。经过一年时间,我走访了解了全村带富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党员干部人选,最终在乡上的支持帮助下,充实了村委会班子成员。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在35岁以下,大学学历,激发了村委会工作活力。
为改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村上充分挖掘自身独特优势,从栽植经济林到新建苹果园,我多方衔接,争取项目,协调资金,从2018年到2020年,村上先后利用荒地沟坡栽植绿化苗木1.26万亩,整合、流转土地90亩,新建矮化苹果园70亩,果园套种柴胡、谷子、白瓜子50亩。互助资金入户宁县聚陇合作社,每年可获取分红收益至少5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过去,苟家村没有像样的产业,造成了村里长期留不住人的窘迫现状。为此,我积极衔接沟通,引进了品种好、产量高的中药材种植苗,并邀请临近县区种植大户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在全村推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引导村民栽植矮化苹果树110余亩,打造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田”,带动就业65人,其中12户贫困户常年在苹果园务工,每年人均可获得稳定收入1.5万元。
怎样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是我和驻村工作队着力解决的头等大事。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市、县妇联的指导下,村上组织办起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超市里设置了便民服务贴心照相馆、爱心理发室,摆设了各类农村群众的日常用品,给积极从事公益活动、孝敬父母和致富能手等表现突出的先进家庭和个人发送奖励积分卡,用积分卡可在超市兑换商品,这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019年,我们积极创建了苟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力推动了移风易俗,提振了乡村的精气神,并在全市红白理事会骨干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www.daowen.com)
苟家村是全县“心灯工程”建设试点村,帮扶单位县委政法委着眼延伸和拓展“雪亮工程”的触角和载体,在苟家村率先探索实施了农村技防建设项目——“心灯工程”,创建了平安农村新模式。
三年多来,我和驻村工作队一起,紧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路水房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各类民生项目。
如今,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苟家村的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从一名政法干部到村里的“当家人”,不只是身份的转换。我深知,只有把群众当成亲人,他们才能对你说心里话,我们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村里的五保户老人朱文兴担心搬到敬老院自己的粮食没地方放,我和村委会成员协商后专门给他安排了两间房子,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为了避免村民之间有了矛盾纠纷“红脖子”“瞪眼睛”,我就隔三岔五上门做工作。外地姑娘安一蝴嫁到村里后,跟公公婆婆说不到一块,常常是“好心办不了好事”,惹得公公婆婆常常生闷气,我就做他们中间的“传话人”,让两代人的心慢慢地贴在了一起。
虽然,我即将结束这一段帮扶工作历程,但在这些年的帮扶工作中,让我拥有了许许多多的亲人,他们是我最大的牵挂。也是他们,让我的心始终留在苟家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