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局面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融入企业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企业探索风险管理引入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可行性,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应用风险管理的国内企业发现,目前大部分企业引进风险管理的程度都比较一致,其基本的模式是:对公司全部业务进行整理,梳理出若干风险事件或风险点,对这些风险事件或风险点进行几个等级的分层。如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风险分层,对每个风险制定一些措施。这样的做法在应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营造了全员参与反腐倡廉的氛围,但由于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自身的缺陷,后继力不足,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因为:
1.现行做法对风险的认识有所偏颇
首先,国内企业现行的做法,基本是对企业的可能产生腐败的事件开展梳理,找出“风险点”,只是开展了风险辨识,并没有开展风险评估。如果没有评估随意下结论,就会将一些没有风险的业务定性为风险业务而投入资源治理,浪费了资源,也会将一些风险认定为没有风险不予理会而留下隐患。
2.对风险评估的全面性认识不够
风险评估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管什么”的问题,如果评估不全面还是会搞不清楚到底要管什么,依旧绕不开拍脑袋出规定、发文件的老路子。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措施不够系统(www.daowen.com)
目前各企业的治理措施多为亡羊补牢式的,哪里有风险就堵哪里,没有系统分析、统筹治理和实施过程管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制度,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4.重评估不重治理
很多企业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引入风险管理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理念领先以及营造舆论氛围,没有注意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没有实实在在地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治理措施中出现了大量的“加强”、“严格执行”等一类的词语,效果有限,导致运动式的风险评估过后就被遗忘了,没有形成持续改进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5.没有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目前很多企业的廉洁防控机制是单打独斗,而且防控的对象不全面,遗漏了很多重要的腐败漏洞,针对单一的事件或环节出一大堆规定,防控措施没有实现相互配合,手拉手,风险机会缝隙很大,不能实现闭环管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