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野生中药资源保护
(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本省中药资源家底。
(2)建立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建立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并分别在定西、陇南、河西、甘南等地区建立3个以上动态监测信息站。监测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3)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表1 拟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
2.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协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中药材农业组织管理体系,推动中药材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2)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重楼、独一味、淫羊藿等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3)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
(4)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5)确定各类药材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枸杞、板蓝根、肉苁蓉、柴胡、半夏等甘肃道地药材;加快发展甘肃贝母、秦艽、淫羊藿、丹参、黄芩、白芨、杜仲、天麻、玫瑰、五味子、藏沉香等优势特色药材;有序发展锁阳、重楼、独一味等珍稀濒危药材;因地制宜发展黑果枸杞、螺旋藻等新资源品种。
(6)发展动物药材养殖。鼓励发展赛加羚羊、林麝、马鹿等特种动物养殖。
3.建立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1)建设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为保障国家中药原料平衡供应和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保障国家中药战略安全,积极在陇西和酒泉分别建立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2)推广现代仓储技术。在仓储物流环节大力推广运用气调储存养护技术与低温养护技术,建设以包装件为载体、以气调养护和防伪追溯技术为保障、以集中仓储为整合点的中药材全程质量监控与追溯系统。
(3)推广标准化加工技术。依托企业,围绕场地建设标准化、堆码智能化、机械化、仓储技术科学化,重点开展以陇药为核心的道地中药材的产地干燥、精选分切、微波灭菌、真空包装、产地加工技术研发,严格控制加工环节的二次污染,全面提升产后增值能力。
4.加强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
(1)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指导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经营,保障中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
(2)推广现代医药流通体系。鼓励具有实力的药品流通企业与药品制造企业联合共建公共市场营销平台,推进医药服务与大数据、医药流通与物联网结合,大力发展药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构建高效、快捷、便民的现代医药流通体系。
5.加快现代饮片、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发展
(1)发展现代饮片。积极发展超微饮片、小包装饮片、精制饮片等现代中药饮片,实现甘肃大宗道地药材饮片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优先支持标准化基地的药材品种,为中药资源就地转化提供支持,促进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及产业化。
(2)支持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支持优势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实现重点产品的升级换代,结合现代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品种自身科技含量,发展现代中药大品种。(www.daowen.com)
(3)发展中药大健康产品。发挥中药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方面的保健作用,推进中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向延伸发展,研发、生产以甘肃大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药膳、化妆品、日用品等产品,发展中医药养生及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中药大健康产业链。
6.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1)成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成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负责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中药材产业研究项目统筹、省际中医药产业协同创新。通过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及运行增强甘肃省中药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2)成立大品种研究团队。成立围绕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及珍稀濒危中药(民族药)的种质收集评价、人工繁育、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质量评价、加工炮制关键技术、标准制订、资源转化利用、新产品研发的研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制,每年固定投入研究经费,依托特定研究平台(甘肃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长期专注大品种研究。
(3)构建中药材共性技术研发体系。重点构建珍稀濒危中药(民族药)人工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与加工科技研发体系。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形成和推广应用。
7.积极开展甘肃中药品牌建设
(1)加大陇药媒体宣传。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充分利用中央、省级和网络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集中宣传甘肃中药优势品种,营造大陇药市场氛围,选择4~6个道地药材品种、3~5个优势产品,强策划、强推介;对当归、党参、黄(红)芪、板蓝根、柴胡、甘草等特色优势品种在中央电视台等大型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的企业,省级相关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2)开展道地药材认定。积极依托企业开展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枸杞、板蓝根、肉苁蓉、柴胡、半夏、贝母、秦艽等甘肃道地药材认定工作,打造甘肃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
(3)鼓励各类资质认证。鼓励各地政府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等各类资质认证。鼓励企业对其产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对申请成功的企业予以补助。
8.提高陇药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1)鼓励优质中药产品出口。以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产业基地,承接中药国际化标准研究和复方配方颗粒产品出口。支持优势中药和养生保健品在境外设立经销店或在国内重点市场设立营销中心及连锁经营店,省级商务发展资金优先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设立的营销窗口。
(2)实行省内优先使用政策。支持开展医疗机构与企业对接合作,建立省内医疗机构使用甘肃省中药产品奖励机制;对省内中药企业申请进入甘肃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和城乡医保目录的品种尽可能全部列入,支持企业参与省内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审核、评分、决标等工作环节中给予倾斜。
(3)鼓励企业拓宽营销渠道。鼓励企业使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拓展营销渠道。支持流通企业销售本省中药产品。
9.着力培育甘肃中药龙头企业
(1)扶持中药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内扶外引,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本地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加快发展壮大,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医药龙头企业,借助其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壮大当地产业。
(2)营造龙头企业良好生态环境。强化对龙头项目和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促进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营造龙头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环境。发展基于“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
(3)实施“引强入甘”创业措施。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引进国内中药制药大企业集团来甘肃投资。
10.加强中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
(1)落实国家和省上相关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甘肃省“科技功臣”、“领军人才”等政策,重点引进懂经营、会管理、充满活力的医药行业高级管理人才。
(2)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的良好机制。支持企业以项目为纽带,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探索人才、治理、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制度和远程工作机制。
(3)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潜在能力。实行人才分层次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