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开启了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随着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人口数量红利快速消失,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转向提高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第一动力,必须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摆脱对资源和要素消耗较多的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依赖,更多地依靠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无形资产投资,满足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变为以研发为基础的新型制造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加快传统重化工业现代化改造,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知识、技能密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含量。(www.daowen.com)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要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坚持下去。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首先是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建立科技成果的产权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