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同富裕:中国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

共同富裕:中国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追求共同富裕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奋斗目标中。追求共同富裕明确了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中国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1]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不仅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揭示共同富裕目标任务的历史规定,而且对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认清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区别,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逻辑进路中认清共同富裕的形成逻辑,构成了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的重要背景。

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开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2]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这一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以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从社会主义制度层面指出,现在实行的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重大命题,由此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4]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角度明确了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而这正是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系的生动体现。不止于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5],“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6]。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践行初心使命,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

追求共同富裕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在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在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小康”本为古代中国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丰衣足食的向往与追求。邓小平同志改造了“小康”一词的概念内涵,创造性地使用了“小康社会”描绘中国现代化发展图景。1979 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小康”概念展现中国的现代化蓝图,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7]围绕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我们党提出了“翻两番”的重要目标,规划了“三步走”重要战略,以阶段性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化。如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8]!在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9]。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实现了绝对贫困的消除,使得我们站在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也意味着我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20]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消除贫困乃至改善民生都是循序渐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我们不仅消除了绝对贫困,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万美元,经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21]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提出到203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2]这些重要决策部署,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www.daowen.com)

追求共同富裕明确了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两极分化进行了深刻批判。马克思从资本积累角度指出了“分裂为两极”的历史形式:“与工人相对立的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作为统治工人的财富,作为资本,以同样的程度增长起来,与工人相对立的财富世界也作为与工人相异化的并统治着工人的世界以同样的程度扩大起来。与此相反,工人本身的贫穷、困苦和依附性也按同样的比例发展起来。”[23]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一边是财富的积累和集中,一边是贫困的积累和扩大的两极分化,进而致使资本主义陷入危机乃至崩溃。不止于此,马克思还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分析了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4]。这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5]。通过无产阶级运动建立的未来社会,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在此之下的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26],最终将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由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正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7]。我们党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致力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

追求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8]。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关于小康、和谐、大同社会的思想。“天道均平”是古代民众追求公平、富裕社会的思想萌芽。《礼记·祭法》记载“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意即黄帝为百物正名,以明晰万物,将物名之学作为财富与民共享。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原有的共劳共享格局被打破,人与人之间有了穷富贵贱之分,阶层分化愈演愈烈。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文人墨客的笔触,或承载为百姓的呐喊,或饱含对君王的谏言。《管子·霸言》记载有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提出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治国理政主张。《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载有齐国大夫晏婴提出的“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的思想。《论语·季氏》记载有孔子提出的“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礼记·礼运》记载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社会愿景,即大同理想。秦国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主张通过政策法令平衡占有的财富。在我国近代史上,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到康有为《大同书》对世界大同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天下为公的“三民主义”,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社会大同的期待。但由于历史局限性,这些美好愿望或共同期待没能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只能停留在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之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与转换了“大同”社会理想、“以民为本”思想等,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关切人民群众最根本、最深厚的利益福祉,始终贯穿追求共同富裕的政治遵循,实现了这些理想、愿望、憧憬的现实化。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使得共同富裕理想能够在中华大地上一步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