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提出背景。从国际形势来看,20 世纪70—80 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加快发展的好时机。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给各国发展带来了机遇。美苏关系逐步走向缓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成为可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国内状况来看,历经“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之后,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在分配上体现贡献大小,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以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因此,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回应时代的呼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
第二,科学内涵。其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990 年,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17]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明确而完整的表述,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8]。这一论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突破了具体制度的结构层面而深入其功能层面,即不再从结构着眼而是从功能出发,更加注重实效而非先定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论,更为强调现实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所应具有的功能和所应实现的价值。我们党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针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而言的。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其二,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在邓小平看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发展的目标。这一理念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过程性和目的性相统一,其中还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强调效率,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消除贫困,防止两极分化。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探索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不仅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而且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远规划。1987 年,邓小平对“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进行了首次系统阐述: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要在20 世纪80年代翻一番,以1980 年为基数,由当时的人均250 美元翻一番,达到人均500 美元;第二步,要在20 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人均1000 美元;第三步,要在21 世纪用30—50 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并将其写入十三大报告,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9]“三步走”战略不仅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靠路径,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美好生活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和战略智慧。(www.daowen.com)
其三,共同富裕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就此而言,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富裕。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高度,对人民的富裕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他除了高度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要求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使各族人民都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在他看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地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因而主张发展物质文明和发展精神文明并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