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生产力进步,发动阶级革命: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而努力

推动生产力进步,发动阶级革命: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而努力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34 年,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禁止工人结社,里昂工人再次起义,要求提高工资,后来因力量悬殊被镇压。三大工人运动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例如,在卢德运动中,工人们组织起来捣毁机器,阻碍生产力进步。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表述,没有十分清楚地指出工人阶级革命的现实指向,因此并不完善。

推动生产力进步,发动阶级革命: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而努力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剥削,摆脱物质贫困,是摆脱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根本目的。马克思相对较早地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是在《德法年鉴》时期。

历史实践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里昂是法国的丝织业中心。1831 年,里昂工人举行集会,要求提高工资。本来工人与资本家已经通过谈判达成了最低工资协议,但资本家在政府的支持下撕毁协议。后来里昂工人在抗议示威中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武装起义,但很快被镇压。1834 年,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禁止工人结社,里昂工人再次起义,要求提高工资,后来因力量悬殊被镇压。

英国宪章运动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但只有新贵族和大资本家才能参加议会选举,大量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无法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1832 年,无产阶级支持工业资产阶级推动议会改革,之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是广大工人仍然被排除在外。19 世纪30—40 年代,英国工人们为争取普选权,先后三次提出请愿书,即《人民宪章》,但请愿运动均被镇压。(www.daowen.com)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9 世纪40 年代,大量英国纺织品进入普鲁士,资本家遭受巨大损失,于是把损失转嫁给工人,压低工人工资或解雇工人。1844 年6 月,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爆发起义,要求提高工资,最终被军队镇压。

三大工人运动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组织涣散,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三大运动最终都失败了。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40]此时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尚不十分成熟,或者说它不能清楚反映出马克思的理论构想和实践目的。因为在这里,马克思把工人阶级视为整个现代社会彻底的否定方面,压迫工人阶级的是现代社会的一切,工人阶级之所以拥有革命性,也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彻底的人的丧失。按照这样的逻辑,现代社会的整体,对于工人阶级而言都是桎梏,都是锁链,都是腐朽的东西。工人阶级革命要推翻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全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工人阶级也要消灭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成果。例如,在卢德运动中,工人们组织起来捣毁机器,阻碍生产力进步。应该说,出现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它是工人阶级尚不具备阶级意识时的特殊历史产物。但是,机器本身既可以为资产阶级所用,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所用,关键在于机器背后的生产关系如何。捣毁机器的行为,从长远看,既不利于工人阶级的存在和发展,也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趋势。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表述,没有十分清楚地指出工人阶级革命的现实指向,因此并不完善。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并不是白白地经受那种严酷的但能使人百炼成钢的劳动训练的”[41]。这句话虽然十分简单,但却至少包含三重内涵。第一,工人阶级虽然遭受着严酷的劳动折磨,但是也因此能够逐步冲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摆脱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形成对现代社会的反抗精神。第二,工人阶级在劳动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敌人不是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资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的所有制基础。第三,工人阶级紧密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具备了继承现代社会生产力成果的客观能力。这意味着,工人阶级不仅要反抗现代社会,而且清楚了解到革命并不是要摧毁一切,而是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所有制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