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迈瑞:从贴牌制造商到“全球挑战者”

迈瑞:从贴牌制造商到“全球挑战者”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迈瑞第18次参加MEDICA。从最初泯然于众的12平方米“小摊位”,一路成长为本次MEDICA上最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参展商,展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生产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PM-9000是迈瑞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也成为迈瑞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2001年,迈瑞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企业的境遇已大不相同。

迈瑞:从贴牌制造商到“全球挑战者”

迈瑞:从贴牌制造商到“全球挑战者”[1]

摘要:2017年,在全球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上,迈瑞入围第二梯级,是医疗器械领域唯一上榜的企业。从最初的贴牌制造商到国内同行业领头羊,再到令跨国巨头不安与敬畏的竞争对手,迈瑞的每一次跨越都跻身更高端广阔的平台。这些成功均得益于迈瑞打造成型的一套不断夯实的创新体系。本案例通过追溯这家中国医疗器械龙头的自主创新之路,分析其为构筑企业长期优势所做的种种努力,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给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迈瑞,自主创新,逆向创新

一、引言

2017年11月13日举办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MEDICA),[2]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行业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5000多家参展商,其中中国参展商数量约1500家。

在展会上,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成为最闪耀的中国元素,没有之一。这是迈瑞第18次参加MEDICA。从最初泯然于众的12平方米“小摊位”,一路成长为本次MEDICA上最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参展商,展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

“德国有着奔驰宝马等众多全球著名的‘德国制造’,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唯一的通行证就是高品质与创新。”迈瑞德国办总经理Anders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依然认为‘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有待加强,但是迈瑞作为一个中国公司能在欧洲市场克服这些偏见,这背后是过硬的实力。”

回溯迈瑞在MEDICA上的发展,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实力,实现了从“顺道看迈瑞医疗”到“专程看迈瑞医疗”的转变。同时,这也是迈瑞从“初出茅庐”到“驰骋疆场”、从“远征军”到“本地军”的双重转变。华丽转身的背后,是迈瑞多年来不懈自主创新、输出中国“智”造的坚持与努力。

二、高瞻远瞩,立志创新

1.从零学步,艰难探索

在迈瑞自建的35层办公大楼前,已很难想象公司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

1991年在深圳南山,迈瑞从代理国外医疗设备起家。成立之初,公司以医疗器械贸易为主。没有研发部,没有市场部,只有销售财务和一些服务性的小部门。老板召集全公司开会,直接在自己办公室门口大喊一声,大家就往他的方向靠拢,讲一讲就结束了,一位元老级员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年后,靠着代理业务,迈瑞赚了百万元现金。第一桶金到手后,在当时众多的医疗代理商沉浸在不断代理销售国外医疗器械之时,迈瑞的创始人李西廷和徐航却舍弃了“坐着数钱”的生意,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令众人惊讶的决定。

当年,迈瑞拿出做代理所获得的全部利润,以及从市里申请到的1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全力投入自主研发。“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仅做代理绝不是长久之计,自主研发才能做大做强。”迈瑞董事长李西廷这样说道。

最开始的研发是稚嫩而又艰难的。即便是从创始团队最熟悉的监护仪开始,此时的迈瑞也只能先购买别人的核心技术,然后进行模仿式的研发。除了技术上的难关,研发条件也非常有限。一支很小的研发团队,占据办公楼不到30平方米的区域,每个工程师一个桌子,中间是试验台,有人需要做实验就走到中间去,这唯一的实验台还需要排队预约。没有设计参数所用的临床模拟数据库,甚至连做一个静电测试,都需要人工拿着塑料袋摩擦,摩擦出静电后捂着到测试机器上去测试[3]

付出总有回报。1992年,迈瑞成功推出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简单产品”——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生产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然而,迈瑞选择的自主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95年,迈瑞已经发展到每年数千万元产值的规模,但出现了徘徊不前的趋势。面对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问题,公司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当时部分创业者认为,迈瑞就是依靠经营代理国外知名品牌起步的,在国内已经逐渐铺开了自己的销售渠道,继续走代理的路子驾轻就熟,可以说没有风险;而由于监护仪等医疗器械产品准入门槛高,涉及的行业广,如果继续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难度非常大,风险也倍增,极有可能把多年经营积累的一点“家底”赔得一干二净。而徐航等人则坚持认为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自主投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尽管资金的大量投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但一旦推出自己的产品,迈瑞的发展将会不可估量。在徐航等人的坚持下,创业者内部初步统一了认识,继续投入资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之后几年的投入,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相反,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公司的研发陷入了困难。部分公司创始人选择离开迈瑞,另谋发展。在“分家”的巨大压力面前,当时的掌门人徐航等人没有退缩,他们把自主创新投入研发的思路坚持到了最后。

2.敢为人先,把握机遇

机会出现在1996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国外的一些监护仪厂家主要还是应用体积庞大的老式阴极射线管和分立电路来设计监护仪,这样一来体积、重量和功耗都很大。迈瑞下定决心来吃这个螃蟹。技术人员将当时刚刚兴起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可编程逻辑设计技术、彩色液晶显示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监护仪设计中,并对监护仪的生理参数测量电路进行了大幅度的集成电路化和低功耗设计改造。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将第一代产品一跃升级为小巧便携、外观时尚、功能丰富的PM-9000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PM-9000是迈瑞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也成为迈瑞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PM-9000的成功,让之后的一切仿佛“理所当然”。1997年,迈瑞成功引进了美国华登和日本软库的风险投资,解决了研发资金的困难,一鼓作气把迈瑞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也由此,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迈瑞的自主研发一旦开始,便如上足发条的机器,动力十足!2000年,迈瑞的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这在当时国内同行业中相当超前。

2001年,迈瑞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企业的境遇已大不相同。迈瑞自己的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中心成立,承担数字超声、血液分析仪、试剂等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在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消化吸收之后推出了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中国第一台全数字黑白超声DP-9900。这两个产品都迅速打开了市场,取得了成功。

一位当年选择留在迈瑞的老员工讲述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往事:“在迈瑞以前租用的办公楼里,有一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IT业颇有名气。这个公司的老总对迈瑞要自己研发产品不以为然:‘中国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搞自主创新行不通的。’现在,这家公司雇用了1000多个女工,主要业务是给迈瑞加工电路板,去年迈瑞支付给它加工费800多万元,而迈瑞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额,却只有500名员工。”

三、持续创新,领跑国内

“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当高,没有技术积累,在市场上立足都很难,更别提企业的长期发展了。”徐航这样说。通过建设卓越的研发体系和优秀的人才队伍,迈瑞用研发实力说话,为自身创新发展打造“引擎”,最终突破行业的重重壁垒,成为我国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军者。

1.重在研发,累积优势

2003年,徐航带着迈瑞的大部队去娄山开战略规划会,研发仍然是讨论的主角。会上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对之前的研发和创新做了反思和总结。从模仿式研发到自主创新,迈瑞实现了多元化产品的布局,同时,开始考虑下一步。这时,迈瑞已经意识到要想保持快速增长,必须有核心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创新人才。

随着医疗设备行业整合和垄断的不断加剧,各家医疗设备公司都想把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掌控在自己手中,用技术壁垒阻挡竞争者。因此要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就必须靠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来打破技术壁垒。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迈瑞董事长李西廷强调,迈瑞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决定走自主创新这条路后,迈瑞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坚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的高研发投入原则。除了将从美国、日本等风险机构获得的基金全部投入技术的研发,迈瑞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中,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2016年迈瑞的研发支出总计约30亿元(见附表D-1),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最初规定的10%。“迈瑞一直在采取新措施,让研发有足够的投入强度。”迈瑞首席运营官王建新透露:“只有这样,迈瑞在未来才能保有竞争力。”

附表D-1 2014—2016年迈瑞的研发投入

在研发体系的构建上,迈瑞也不再是当年蹒跚学步的稚嫩孩童。迈瑞在全国建立了多家研发中心,开创性地发明了许多提高研发效率的做法。

医疗产品的开发上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一般说来,在设计或实现阶段遇到了技术障碍,再去攻克问题,其代价通常比较高。因为其他人的工作可能会被阻塞,已经投入的不少资源将被闲置。最糟糕的是,如果此技术障碍无法攻克,不得已又要改变技术方案、重新设计系统,那么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时间,处理不好还会使研发队伍陷入混乱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防止研发进程被技术障碍打断,导致大量的相关工作被阻塞,迈瑞的研发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预研,即在立项之后到开发工作完成之前的时间内,对项目将采用的关键技术提前学习和研究,以便尽可能早地发现并解决开发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技术障碍,排除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使整个研发过程更加可控。

创新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也为迈瑞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迈瑞引入了医疗产品创新体系(MPI),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什么时候进什么领域,怎么进,都进行了系统规划。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电子平台,智能化管控制造基地,确保每个环节的管理可视化、标准化和可溯源,使创新落实到公司日常研发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创新之路上,迈瑞也不再拘泥于只是吸取他人的经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带动产品研发就是其中一个。迈瑞的体外诊断产品与上海地区多家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合作,共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检验平台。而超声影像产品研发团队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多中心研究”方式,建立了甲状腺弹性成像的“国人标准”。

2.人才为本,专注创新

迈瑞董事长李西廷说:“我们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人。”迈瑞深知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对于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性,所以迈瑞对研发人员极为爱惜。从午餐时间的安排即可窥见一斑。由于研发工作的特殊性,研发人员长时间专注于创新活动,午间小憩放松对他们而言极为重要。为此,迈瑞对分批就餐时间做了明确规定,管理人员被安排在最后一批,研发工程师则被优先安排在第一批,以尽可能为研发工程师们多省出一些午休时间。

有着技术人员出身的徐航深谙研发人才沉浸于创新、物我两忘的痴迷状态。为了营造创新即游戏、工作即享受的文化氛围,迈瑞设立了诸如专利奖、创新奖、以老带新的“共同进步奖”等诸多奖项,并将岗位职称的晋升考评与是否担任过内部讲师等指标挂钩,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及考评体系,营造激励创新、享受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深圳,人才面临的诱惑很多,迈瑞的主要科研人员几乎都接到过国外竞争对手的电话,许以双倍的薪水。但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因此流失。”迈瑞研发总监的穆乐民说。

迈瑞监护系统研发部经理叶继伦博士,以前是一所重点高校的教研室主任,加盟迈瑞多年。他说:“在这里,你有多大的本事都可以使出来。在高校时几乎没有科研经费,但迈瑞对研发的投入非常大,在这里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没有人要求,我们几乎都在自动加班,我们一心想着要尽快把产品研制出来,占领市场;如果做不出来,市场就丧失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我有很多同学在国外,但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现在迈瑞是中国第一品牌,我们希望做到世界第一。”

逐步完善的研发体系、对人才的重视和管理,为迈瑞的爆发式增长打下基础。在持续的自主创新之下,迈瑞推出新产品的速度非常快,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高科技医疗设备,不仅性能卓越,而且价格也比国际巨头低得多。

在李西廷的眼里,创新既没有那么诗意,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关于创新,他这样说道:“我理解的创新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笨功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你会发现,迈瑞自主研发的每一步,结果都不是你设想的。迈瑞每一步创新,都是咬着牙挺过来的。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迈瑞人要做的只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一点进步。”

2004年,迈瑞发现国内妇幼保健系统对便携式超声产品有需求,而海外代理商反馈的信息表明,欧洲私人诊所和小型私人医院对便携式超声产品也有同样的需求。基于DP-9900技术平台,迈瑞开发出便携式全数字黑白超。

在我国,以前的血液和细胞检测装置基本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几乎都有工作效率不高、测量样本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样本间的交叉污染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0年开始,迈瑞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攻关。白手起家,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没有资料,研发团队就不断钻研专利文献,努力弄懂以往技术的缺点,然后独辟蹊径,以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从头开始。现代化的技术研发,以计算为基础,以仿真数字模型为参考,用实验来验证。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挫折,从计算到仿真再到实验,三个步骤不断往复,不断积累,距离成功也越来越近。

不知不觉中,三年时光悄然流逝。在一个金色的秋日,项目负责人郭文恒与研发团队成员们紧张地守候在样机前,通电开机,放入样品,按下显示键,瞬间,一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打印结果也同时输出。大家紧张地将结果与理论测算进行对比,结果完全一致,成功了!“我们虽然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但我们的技术却是十分先进的,甚至在某些技术性能上优于国外的同类产品。”郭文恒对此十分自豪[4]

秉持着不断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态度,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第一台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第一台全数字黑白超、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双模磁共振成像系统……这一项项核心技术的突破,逐步打破了进口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也让迈瑞成为国内医疗自主创新产业的拓荒者和领军者。

四、走向世界,创新国际化

2016年,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列出一份有趣的企业名录。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我们发现了一批深具潜力而未被广泛认知的公司,我们预期它们会大幅度地改变行业格局并有力地影响全球市场。”它从全球选出了100家来自新兴市场、正在加速全球化的企业。来自中国的迈瑞,成为位列名单的、医疗技术领域唯一的“全球挑战者”。

如今的迈瑞,不仅向国内业界展示着自身的创新实力和卓越表现,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迈瑞用稳健的步伐,成功地向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展示了“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华丽变身。

1.厚积薄发,全球布局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之后,迈瑞开始了向更宽广平台的跨越。“我们的目标是输出‘中国智造’。”迈瑞总经理成明和说。

2006年,迈瑞为自身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迈瑞作为中国第一家医疗设备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迈瑞迈出国门,正式向国际进军。

在严峻的竞争格局中,2008年,迈瑞大手笔收购了美国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在获得了其40余年的雄厚技术后,迈瑞在这一年开发出了M5便携式彩超,克服了笔记本彩超“散热慢、功耗大、体积大”的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赢得市场青睐。

2013年6月,迈瑞继续发力,斥资1.05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高端彩超技术领军企业ZONARE,由此进入移动彩超领域。

与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同步进行的,是迈瑞不断加强的国内外研发布局,同时,其自主创新也迈入相对成熟阶段。(www.daowen.com)

在多年的全球化进程中,迈瑞形成了“美国+中国”的全球化研发平台,在中国深圳、北京、南京、西安、成都,美国西雅图、硅谷、新泽西设立八大研发中心,共有1600余名研发工程师。

多次并购后,如何有效整合多地的研发资源成为迈瑞面临的一大难题。于是,在迈瑞内部,诞生了一个特殊的机构——技术研究院,这个机构关注和研究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未来五年提供创新的源动力。一旦有创新想法,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开发,都会进入业务发展委员会进行评判,一是判断业务发展方向,二是对项目的类型进行划分,最终交给技术团队或业务开发团队,按照短中长期规划给予相应的资金、资源支持。

与技术研究院相配合的,还有一个规划部,他们负责根据全球市场的不同需求,确定新技术的归属以及全球不同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具体规划针对产品及技术两个层面,再将其按照核心业务、增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的方式划分出来,最终分配到各个事业部的研发中心。迈瑞每个事业部的研发中心,根据不同的技术方向细分为不同部门,他们专职研究产品线上的技术需求,平行运行的还有一个新技术探索组,做具体产品线技术的开发,与其他软件、硬件、测试、整机验证、临床、工艺设计、技术法规等小组,构成一个产品研发的全部流程环节。

同时,为了增进总部、海外机构之间的知识分享和工作协同,提高创新效率,迈瑞还与IBM合作,构建了横跨全球各分支机构、纵跨各业务板块的信息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并建立起IT全球服务台,为公司全体用户提供全新的7×24小时、一站式定制型IT全球服务。

通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努力,迈瑞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但高度协同的研发体系。在融合境外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及境内的工程实现优势后,迈瑞的新产品迭代时间大幅缩短,为迈瑞将创新产品推向全球打下夯实基础。其间,迈瑞的研发中心专注于彩超核心技术研究,在DP-9900技术平台上应用彩色信号处理技术,掌握了彩超核心技术。2006年,迈瑞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档全数字彩超——DC-6,在此基础上,2008年和2010年,又相继开发了高端超声仪器——M5和M7便携式彩超,与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市场展开竞争。M7之后还获得了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预示着迈瑞的工业设计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迈瑞的研发中心也通过了Intertek、SGS等国际第三方实验室认证以及中国CNAS认证[5],研发可靠性得到认可。2017年4月刊的《经济学人》高度评价迈瑞在整合中美研究团队资源的经验,原因是“其位于硅谷的研发团队与深圳团队互相学习,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

从国内泯然于众的医疗器械代理公司,到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头羊,再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全球挑战者”,迈瑞输出“中国智造”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而庞大的全球研发网络正是其创新的一大助力。

迈瑞的全球布局已初显成效。在高度发达的欧洲市场,迈瑞拥有8个分公司,当地员工占比超过80%,产品和服务在英、法、德、意、西、荷等西欧发达市场5000多家医院落地,其中法国、英国、德国占比分别达到75%、70%、50%[6]。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法国图卢兹大学医院、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瑞典卡洛琳医学院等知名医疗机构都是迈瑞的忠诚客户。

在对医疗设备要求极高的美国,迈瑞从小突破,逐步做大做强。迈瑞从最初与中型规模医院合作,到目前已经进入越来越多的500床以上的大型医院。现在,迈瑞在北美与近万家终端医疗机构合作,包括全美TOP 10的综合性医院、顶级高校教学医院、著名的专业医疗机构。

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迈瑞在沿线15个国家建有21个子公司和海外办,其中多个国家分别设有多处当地办事处,如印度、印尼、俄罗斯等。迄今,57万多台迈瑞设备已入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院、诊所和实验室,服务于当地医疗事业(见附图D-1)。

附图D-1 迈瑞的全球布局

2.引领未来医疗“智能化”

面对医疗智能化的浪潮,迈瑞紧跟时代的需求与步伐,用医疗“智能化”创新开启未来医疗之窗。

“智能医疗一定是未来创新的重点。对医生来讲,有了智能化设备的帮助,操作更易学更快捷,诊疗更准确更高效;对病人来讲,也可减少顾虑,获得一致水平的准确诊断。”迈瑞常务副总裁吴昊如是说。

当前,迈瑞正从最初的精密化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智造升级路径渐明。迈瑞推出了多方面的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化产品频出,用实际行动浓墨重彩地诠释着医疗器械“智能化”的未来(见附图D-2)。

附图D-2 迈瑞代表性“智能化”医疗产品

在智能监护解决方案上,迈瑞推出的5G智监护仪是世界第一台可旋转屏幕的新一代“智”监护工作站,既能满足竖屏下较大的监测值显示,又兼顾了横屏下展现更长的波形,屏幕大、参数多,医生可根据临床需要纵横选择,观察便捷。凭借其“瑞智库、瑞智简、瑞智联”的高端技术特色,引领信息时代监护仪的发展潮流。

在智能实验室解决方案上,迈瑞太行CAL 6000血液分析流水线是全球唯一一款具有微量末梢全血检测功能的血液分析流水线,采用模块化灵活配置,其Lab Xpert 2.0专家系统,能够智能化决定复检样本,提升科室效率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智能超声方面,迈瑞昆仑Resona 7高端彩色超声系统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域智能”超声解决方案:“域智能”突破了传统超声成像平台的技术限制,通过创新性的四大成像技术,实现了同步提高空间、时间、组织均匀性的超声图像需求。在此基础上,以深度学习为内核,将专家智慧转化为智能化的临床应用,为临床诊断带来全新的体验,代表了超声成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Resona 7的横空出世,标志着迈瑞与国际高端技术的挑战赛正式打响。

经过20多年的自主创新,迈瑞在行业很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持续创新积累起来的竞争力,在智能医疗领域,迈瑞从一开始就和国际巨头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未来已来,迈瑞正鼓足勇气,积淀实力,用智能点亮医疗未来。

五、知识产权护航自主创新

“在这个相互关联的知识型全球经济中,创作者和创新者越来越依赖知识产权,以促进和保护其全球竞争优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Francis Gurry这样说道。

李西廷表示,中国医疗设备领域里的“山寨”十分严重,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个高新技术研发型企业,迈瑞很早就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1991年成立至今,迈瑞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知识产权助力迈瑞不断创新,护航中国“智”造走向一流、走向全球。

在产品立项阶段,迈瑞即开始进行专利调查,通过掌握所要研发的产品的技术动向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水平,对所要投入研发的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避免研发的盲目性,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研发投入的风险。

医疗器械由于其要求的苛刻,需要企业有一个长时间“厚积薄发”的研发过程。迈瑞的专利申请趋势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2000年开始,迈瑞开始发展专有技术,走专利路线。比肩华为在研发投入上的比例,迈瑞每年推出10余款新产品,每款新品至少运用10项专利技术。因此,在2000年前迈瑞的专利申请量并不醒目,但在2000年后开始专利申请的多级跳,从十多条到几十条再到数百条的飞跃。在2006年迈瑞赴美上市后,其年专利申请量较为稳定地保持在300条左右,近年有所下降(见附图D-3)。

附图D-3 迈瑞历年专利申请量[7]

经过多年积累,迄今为止,迈瑞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申请量达3689件[8]。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迈瑞专利总授权量超过1600件,创造了20多项“中国第一”[9]

除了在专利数量上稳步提升,迈瑞同样注重专利质量,专利对市场的支持作用正逐渐显现。迈瑞在其技术领先的产品上均布局了大量专利,包括超声成像、X射线、医疗试剂与分析、临床监控及呼吸机等。分别对应医疗影像、体外诊断和生命信息及维持等三个大类。

以一款产品为例,迈瑞在研发出黑白B超机后,掌握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随后短短几年中在B超机领域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技术创新也一步步趋于成熟。迈瑞为了保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竞争优势,将其核心技术作为基本专利保护起来,及时开发一系列的外围专利,避免受到竞争对手的控制。

海外销售额占据迈瑞整体销售额的一半有余,因此,迈瑞非常重视全球专利布局,建立了良好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公司创新成果在全球市场的推行保驾护航。除了中国,欧洲、北美、东南亚等重要市场都是迈瑞进行布局的区域。美国作为全球科技中心,是许多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时首选的地点,在迈瑞的专利总授权量中,近16.3%为在美国发明的专利(见附图D-4)。

附图D-4 迈瑞全球专利申请量[10]

布局早、力度大,凭借强大的专利积累,迈瑞逐步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产品国际化和进军欧美发达市场的龙头企业。公司核心产品——监护仪、彩色超声、麻醉和呼吸产品、体外诊断产品等,不仅在国内市场打破了国外高端产品的垄断,在各自领域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成为主流产品。

迈瑞结合公司实际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逐步形成公司知识产权预警平台,以有效规避专利风险。目前,迈瑞已经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审核,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2016年10月,迈瑞诉理邦仪器知识产权侵权案以迈瑞的胜利告终。这场诉讼历时五年,五年里,理邦仪器多次败诉,累计赔偿迈瑞医疗金额达6000万,创造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知识产权诉讼赔偿金额之最[11]。迈瑞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与其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密不可分。

六、结语

就像一个人从少年、青年到壮年一样,迈瑞走过了三十年。起源于国外医疗产品代理,成长于持续自主创新,成熟于创新国际化,迈瑞从设备提供商发展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创新产品也由单一市场打入全球市场,监护、麻醉、除颤、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等多个产品迈入世界级品牌行列。

创新,已经成为迈瑞的一种强势文化。迈瑞在全球的1600多名研发工程师,持续共同输出创新产物,不断重新定义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新标准,打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庞大的研发队伍,自建的创新生态系统,让迈瑞拥有了不断创新的实力,有了成为世界级优秀企业的基础和与国际巨头比肩的资本。

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超级蛋糕”,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规模第一的美国美敦力公司,销售额已达288亿美元。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张。巨大的市场加上“中国制造2025”、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国产替代进口等政策利好下,迈瑞若借风起势,必能飞得更高更远。

迈瑞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抹迈瑞红更加耀眼!

【注释】

[1]本案例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郭名媛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胡彦芳共同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2]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是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医疗展,被公认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专业医疗设备行业展会,以其不可替代的规模和影响力位居世界医疗贸易展的首位。

[3]刘燕,迈瑞快成长的研发经,IT经理世界,2013年第24期,第37-39页。

[4]赵建国,专利是站在世界前列的根本,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11月15日,第8版。

[5]中国经济网,[推动中国]医疗巨头迈瑞:自主研发迈出国门打破国际垄断,2017年8月8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8-08/doc-ifyiswpt5976494.shtml,2021年3月20日访问。

[6]搜狐网,从医博会看中国医疗品牌的崛起之路,2017年5月16日,https://www.sohu.com/a/140923142_588651,2021年3月20日访问。

[7]数据来自Inc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

[8]数据来自Inc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检索日期为2017年11月28日。

[9]九泰药械,医疗巨头迈瑞:自主研发迈出国门打破国际垄断,搜狐网,2017年8月8日,https://www.sohu.com/a/163100055_99920688,2021年3月20日访问。

[10]图片由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生成。

[11]理邦仪器专利系列纠纷案再败诉五年累计赔偿迈瑞医疗6000万,2016年10月10日,https://m.hexun.com/hz/qtt/2016-10-10/186342937.html?imageView2/1/w/180/h/120/q/65,2021年3月20日访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