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20年肉牛生产调查报告

2020年肉牛生产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病方面,赤峰市肉牛传染病不多发,主要是营养代谢病及犊牛腹泻。育肥牛由于常年舍饲,应注意圈舍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及时消毒,避免疫病发生。

2020年肉牛生产调查报告

1.1.1 调研区域

繁殖母牛调研区域为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及喀喇沁旗,育肥牛调研区域为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及松山区。

1.1.2 饲养地区

赤峰市肉牛养殖结构以繁殖母牛分散养殖、异地集中育肥模式为主。繁殖母牛主要集中在北部旗县的牧区,饲养方式为放牧+舍饲,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等地。农区也有部分养殖,饲养方式为舍饲,主要分布在宁城县、喀喇沁旗等地。

育肥牛养殖主要集中在赤峰市中、南部地区,饲养方式为全年舍饲。农区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粮食丰富,天气较暖,适合育肥。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宁城县、敖汉旗等地。

1.1.3 饲养规模

繁殖母牛的养殖依然以低成本为母牛养殖的核心,以分散、小群体、适度规模的养殖方式为主。该模式也是我国肉牛产业现阶段赖以生存的主体模式。因为“大规模”“集约化”圈养方式,面临着资金、环保、成本、技术、市场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压力经营风险。其中,个别的养殖场(户)按经营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扩大母牛存栏数,同时兼养育肥牛,以提升盈利能力。

草场承载量和养殖习惯决定了养殖户养殖规模变化不会太大。2020年,牧区繁殖母牛养殖规模一般在50~100头,农区繁殖母牛养殖规模一般在20~50头,育肥牛的养殖大部分集中在农区,个体养殖100头以下的占70.0%,养殖100~300头的占28%,养殖300头以上的占2.0%,饲养规模与2019年无变化。

1.1.4 饲养水平(www.daowen.com)

圈舍条件:育肥牛圈舍条件仍以砖混结构为主,配有塑料大棚。小规模的养殖户牛舍一般都是建在自家的院子里,空间小,无活动场地,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由于养殖观念的改变,繁殖母牛牛舍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饲养方式:繁殖母牛为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11月中旬放牧饲养,11月中旬至翌年6月中旬舍饲饲养。肉牛育肥时长一般为3~5个月,常年舍饲。

营养状况:繁殖母牛放牧期不补充精饲料,舍饲期以青干草为主,配合玉米面、莜麦及豌豆等精饲料。随着科学养殖观念的深入,大部分养殖户配合使用全价饲料。育肥牛育肥期间全部舍饲,粗饲料以谷草和玉米秸秆为主,精饲料为玉米、育肥饲料,或添加酒糟等物。

配种方式: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结合,大部分地区应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配种,部分乡镇由配种员免费人工配种,部分地区为基层兽医的商业行为,少部分地区仍然是自然本交。

防疫与疫病:防疫方面,各旗县兽医部门免费发放疫苗口蹄疫、布病疫苗),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疫病方面,赤峰市肉牛传染病不多发,主要是营养代谢病及犊牛腹泻。育肥牛由于常年舍饲,应注意圈舍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及时消毒,避免疫病发生。

1.1.5 生产性能

调研户中,繁殖母牛繁殖成活率平均为75.84%,比2019年提高0.98%。由于农区繁殖母牛饲养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导致每户的繁殖率差异较大,农区繁殖率、成活率较牧区低,平均繁殖成活率为67.97%,平均水平与2019年差异不大。育肥牛出栏体重可达600~700公斤,由于品种、气候及饲养管理等原因,赤峰市育肥牛的产肉性能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科学饲养观念的转变,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水平的提高,近几年赤峰市育肥牛的产肉性能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