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20年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2020年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累计落实技术示范31.0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302万亩,带动了全市玉米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

2020年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1.2.1 农业标准化生产行动落实情况

2020年赤峰市以玉米马铃薯大豆水稻小麦向日葵杂粮杂豆为重点,落实粮油蔬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1104万亩。其中:落实玉米标准化生产面积490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62%,推广应用技术标准6项;落实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64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83%,推广应用技术标准2项;落实大豆标准化生产面积87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69%,推广应用技术标准3项;落实向日葵标准化生产面积68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49%,推广应用技术标准3项;落实小麦标准化生产面积57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79%,推广应用技术标准3项;落实水稻标准化生产面积21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67%,推广应用技术标准2项;落实蔬菜标准化面积56万亩,标准化技术覆盖率提高到75%;落实杂粮杂豆标准化生产面积261万亩,推广应用技术标准3项。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5个,落实标准化生产示范田54.7万亩,集中建设科技服务示范村14个,22项技术标准在全市得到大面积应用。

通过“粮丰工程”、耕地质量提升、高质高效等项目的实施,着力加大核心示范园区,建设核心示范园区85个、面积54.7万亩,其中,玉米示范园区43个、面积38.6万亩,马铃薯示范园区7个、面积2.4万亩,向日葵示范园区8个、面积2.8万亩,水稻示范园区3个、面积1.3万亩,大豆示范园区6个、面积1.6万亩,小麦示范园区4个、面积1.5万亩,杂粮示范园区14个、面积6.5万亩,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提升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1.2.2 优势粮油作物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推广

围绕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水稻、谷子等作物,全市完成优势粮油作物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面积584万亩,超出自治区计划任务20万亩。实施优势粮油作物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坚持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玉米等五种作物为重点共落实技术标准17项,在技术推广田内关键技术到位率实现98%。

1.2.3 绿色节水增效技术推广情况

全市完成粮油作物全田覆膜种植面积223.3万亩,以同等条件露地种植为对照,产量效益情况依次为:126.2万亩玉米全田覆膜种植平均亩产736公斤,亩增产108公斤,每亩增加收益203元;48.3万亩谷子全田覆膜种植平均亩产366公斤,亩增产99公斤,每亩增加收益322.6元;25.8万亩高粱全田覆膜种植平均亩产499公斤,亩增产93公斤,每亩增加收益144.6元;6.8万亩杂豆全田覆膜种植平均亩产120公斤,亩增产47公斤,每亩增加收益319.4元;16.2万亩向日葵全田覆膜种植平均亩产207公斤,亩增产43公斤,每亩增加收益149.5元。(www.daowen.com)

无膜浅埋滴灌、覆膜起垄沟播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控膜提效”得到了有效落实。在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常规覆膜技术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应用覆膜技术种植粮油作物389.2万亩,较上年度减少61.4万亩,据此减少地膜用量近2000吨。

1.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专项项目完成情况

实施东北西部春玉米抗逆培肥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项目,落实了不同产量群体光温效率试验、水肥一体技术优化试验、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模式示范、水肥一体模式示范等四项试验示范。在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翁牛特旗等五个旗县指导建设示范区3400亩,实测亩产911公斤,增产幅度达到26.7%,肥料效率提高了32.5%,水分效率提高了59.6%。

实施内蒙古雨养灌溉混合区春玉米规模化种植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集成燕山丘陵区旱作区玉米培肥减膜抗旱技术体系、燕山黄土沟壑灌区玉米节水培肥减膜抗旱技术体系等两个体系。累计落实技术示范31.0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302万亩,带动了全市玉米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

1.2.5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情况

技术示范在翁牛特旗毛山东乡井架子村、巴林左旗林东镇良种场和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宝木图嘎查落实,各落实示范面积100亩,合计落实示范面积300亩,重点示范燕山丘陵区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配套应用内蒙古高蛋白大豆生产技术、内蒙古高油大豆生产技术等3项技术标准,技术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