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物流的基本含义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流。一般是存在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综合来看,国际物流是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原始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其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在国际间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我们都知道物流具有“7R”特性,国际物流一般发生在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它能使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以更好地达到“7R”保障。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长距离的运输、较大的库存量、较长的固定循环作业周期,使国际物流费用昂贵;多样的运输方式,需穿越国际边界等原因,使物流公司趋于大型化、专业化。
小 知 识
“7R”是指以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适当时间(Right Time)、适当地点(Right Place)、适当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一) 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的物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增加了国际物流的复杂性,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也会造成国际物流被“拦腰斩断”,甚至由于部分地区的落后而造成全线的崩溃;不同国家的不同技术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二) 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的重要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在于: 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另外,由于世界各地区物流信息水平差异大,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小 知 识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我国发展EDI较好的有宁波港等。
(三) 物流系统范围广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融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
(四)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www.daowen.com)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难以提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和集装箱采用几种统一规格、条码技术等。这样,物流运作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亚洲、非洲国家交流更简单、更具有效率。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三、国际物流分类
(一) 按货物性质分类
按该种分类标准,国际物流分为贸易型物流和非贸易型物流,具体含义如图1-1所示。
图1-1 国际物流按货物性质分类
(二) 按物品流向分类
按货物流向分类,国际物流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三) 按物品属性分类
按该种标准分类,国际物流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国际逆向物流,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
图1-2 国际物流按物品属性分类
当然,国际物流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准进行分类,在此不一一介绍。
▶四、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物流的产生很早,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贯通了西汉和欧洲大陆的贸易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大型船舶的运用,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的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走期班轮都投入了集装箱船,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在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趋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同时,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到一个高峰,出现了50万吨的油船、30万吨左右的散装船。
80年代前期和中期,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
80年代、90年代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国内物流表现更为突出,物流的几乎每一活动都有信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此时国际物流已进入了物流信息时代。
90年代国际物流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对国际物流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公众平台,向各个相关领域渗透,同时又出现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构筑国际供应链,形成国际物流系统,使国际物流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的兴起,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脚步和网络化的普及,国际物流越来越朝向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