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衡有一个结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就是他不承认稀缺性。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周子衡认为,现在稀缺性逐渐不存在了,未来的经济学不能以稀缺性为前提。
进一步分析,站在原子资产的角度,你的房子或者汽车之类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因为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会受物理定律约束,因此必然是稀缺的,不可能无限生产。
但倘若拓宽资产范畴,将虚拟资产也纳入进来,如创意、IP、情怀等,如果这些资产将来成为人们资产中很大一部分的话,它们哪有什么稀缺性?所以从虚拟资产的角度,周子衡的观点是成立的。
例如,人们向微信提交的那些信息,可以形成自己的虚拟资产,每个人的朋友圈将来都可能非常值钱,其中可以形成大量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一旦被区块链确权,未来财富创造的模式会大大改变,思想在未来可以直接变现。
肖风指出的区块链上数字资产与另类资产出现交集,以耶鲁大学基金会为例。耶鲁大学基金会几十年来规模从几十亿美元发展到两百多亿美元,中间还不断支持学校经费。能够完成这样规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耶鲁大学基金会的资产配置中,私募股权的配置不低于30%,完全不是按照一般基金那样做资产配置。所谓私募股权,是指没有真正公开上市的资产,只是在脱离公共市场的私人体系下自己承认了一个产权所属,然后开始交易。相对于私募股权,大量的数字虚拟资产还没有通过区块链确权,也就无法交易。
新的另类资产是什么?肖风认为就是数字资产,是区块链上将来能够确权的那些虚拟资产,包括上一章所说的积分、创意、人脉等,这些资产开始交易以后,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界限就开始模糊了。像阿里巴巴那种交易大爆炸行为,将来可能演变为投资大爆炸。
那么,比特币是怎样成为大家承认的数字资产呢?这是有一段历史的,中本聪于2009年把比特币开源程序在网上公布,那个时候比特币一文不值,没有人理会。挖矿产生的奖励,每10分钟产生50个比特币,只有中本聪默默无闻地使用自己的便携式计算机挖矿,每个区块里记一笔账,就是自己奖励自己的50个比特币。
第一年中本聪的钱包地址,已经挖到100多万的比特币。因为区块链是全网公开的,所以大家都看得见。现在那100多万比特币是“定网神针”,丝毫不能动。如果哪天这个钱包地址突然有一个比特币动了,那对比特币的价格绝对有很大的冲击。(www.daowen.com)
比特币本来不值钱,它之所以能够具备价值,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大量的交易,慢慢成为了另类资产。大量的交易,使它真正符合交易大爆炸现象,而我们很难想象比特币交易量之大。中国像OKCoin这样的一些平台,比特币每天的交易量能达到几百万个,假如交易量换算成人民币,将是可观的数值。二是价值流通。因为比特币的存在便于人们在全球活动,这如同发E⁃mail,可以随我们假定的目的地随时移动,再没有中间环节。
图6-1所示为比特币的交易量以及对应的价值,图中C和D点,由于交易量的大幅度上升,比特币市值两个月后涨到接近5000元/个。已有很多人将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的媒介,2016年1月,全球比特币前1000地址的钱包,存了559万的比特币,从这个数字看,显然是在增长。
图6-1 比特币的交易量及对应的价值
力国潘提供
对比特币的投资,应抱以长期投资的态度,将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认真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