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定知道美国著名高校耶鲁大学。如果稍作了解,一定也听说过耶鲁大学基金会。作为大学捐赠基金,它的投资目标第一是要打败通胀,第二是要战胜基准收益(也称基准折现率,是企业、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第三是要力争绝对收益。可喜的是,这三条耶鲁大学基金会都做到了!研究表明,超过90%的投资业绩的取得,来自资产配置,而不是来自个股或个券的选择。耶鲁大学基金会几十年来骄人的投资业绩,就来自他们在资产配置模式上的大胆创新。据耶鲁大学基金会2015年年报披露,该基金会截至2015年6月的资产组合中,大宗商品占比6.7%,私募股权占比32.5%,房地产占比14%,合计超过资产组合的50%。在全球资产管理界的经典教科书上,我们一般把股票、债券、现金归为传统资产类别,而把大宗商品、对冲基金、PEVC(PE即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VC即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房地产归于另类资产类别。人们把这种以另类资产作为组合核心资产来配置的新模式叫作“耶鲁模式”,区别于以股票、债券、现金等传统资产为组合核心资产来进行配置的资产配置模式。耶鲁大学基金会超越同行、战胜基准收益的大部分秘密就在这里。
从耶鲁大学基金会的案例,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要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投资回报,就不能只在传统资产类别里打转,要另辟蹊径;第二,资产类别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会创造出新的资产类别,要有独到的眼光;第三,如何对新的资产类别进行评估分析,进行风险定价,要有新框架、新方法。谁比别人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方法,谁就可以大获成功!
我们知道,地理大发现奠定了欧洲近几百年在人类社会的领先地位,为欧洲创造了至今仍然可观的物质财富。而自从互联网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熟以来,人类社会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运动。这次不再是物理空间的大发现,而是数字空间的大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MIT(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是这场数字地理大发现的行动宣言。传统依靠土地、设备、劳动力创造财富的模式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无以为继。而数字空间的无限可扩展性、比特结构的无限可复制性、虚拟世界的多维可塑造性可能意味着蕴藏在这里面的待开发的财富,会数十倍于物理原子世界。
这些新财富的表现形式就是数字资产。
什么是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有五个属性:
第一,数字资产是登记在区块链账本或分布式账本上的资产,那些登记在工商局的股权,登记在房产局的房产一定不是数字资产。
第二,数字资产是以比特结构存在的虚拟资产,不是像黄金那样具有原子结构的实物资产。(www.daowen.com)
第三,数字资产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不再是一行数字符号,可以对它进行编程,资产之间的交换是代码与代码的交换,不是数字之间的增减。
第四,数字资产因具有可编程性,可以在区块链上,通过编制智能合约程序,完全去中介化地自主、自治地进行点对点交易,不需要人工干预。
第五,数字资产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数字代币的形式存在的,数字资产跨越了资产证券化的阶段,直接到达了资产货币化的阶段。
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是目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类数字资产。各式各样的数字货币大概有300多种,市值约120亿美元,但数字资产的范围比这要大得多。欧美主流金融机构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正在各种金融场景中试验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创设发行智能股票、智能债券。所谓智能,其实就是利用区块链数据的不可更改性和可编程性,在区块链上登记发行股票或债券,使得这些数字化了的股票或债券可以依靠智能合约点对点地自主交易,自我结算。在另一条跑道上,还有许多推崇完全去中心化,希望在数字世界里建立一个完全自由、自主、自治的体系的技术极客们,也在尝试推出形形色色的数字资产。根据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于2014年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设备民主》预测,到2050年将会有1000亿台设备连网在线,届时在区块链的管理下,将可以实现设备对设备的金融交易(M2M),这更是一个创设、发行、交易数字资产的重大机遇。
可以做一个乐观的展望:十年之后,数字资产的整体市值预计将达到一万亿美元!到那时,数字资产必将成为另类资产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类别。谁忽略数字资产,谁不把数字资产列入自己的资产组合,那谁的业绩回报就难以超越基准、超越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