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遵循公交制度设计的效率、平等和稳定三个基本原则外,政府在购买服务过程中还应遵循政府统一治理、全过程管理、信息公开和激励性等原则,以便更好地处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和政府责任等问题。
1.政府统一治理原则
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看,实行完全放松管制的公交供给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城市。2002年后,许多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城市出现了市场恶性竞争、居民投诉率居高不下、公交公益性不能保障等问题,公交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市场问题。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交易频率较高以及不确定性较高的交易属于某种关系型契约,主要依靠统一治理结构模式,通过科层来完成(聂辉华,2004)。公交系统具有资产专用性和运营非确定性等特征,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应采用政府统一治理结构模式,指导和控制公交服务提供者运营。
政府应在公共交通市场中起关键作用,以防止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低下。公共交通具有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特性,这种特性为政府干预甚至国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也说明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应该采用政府统一治理结构模式。
2.全过程管理原则
在政府购买公交服务过程中,政府始终扮演重要角色,不仅需要对购买服务进行统一治理,而且需要对公交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公交服务全过程管理是指政府对供应商进入、运营和退出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供应商进入条件、资质的设定、选择指标与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合同签约与监督、退出条件与后续安排的设定等。政府通过对公交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能够更好地行使委托人职责。(www.daowen.com)
3.信息公开原则
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关系城市居民能否融入社会的大事。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不仅涉及政府和公交服务提供商的利益诉求,也关乎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涉及购买资金来源、购买金额、购买服务水平等信息应向公众公开,以便于公众对政府和运营商进行监督。此外,信息公开也能使更多具有服务能力的服务提供商参与投标,增加供应商来源,使政府能够选择到更好的运营商。
4.激励性原则
政府购买服务存在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政府与公众的委托代理关系,另一层是政府与运营商的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就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是一件很专业很复杂的事情,普通公众很难参与其中,也不可能清楚地了解政府的整个决策过程。同样,在政府购买公交服务过程中,政府往往会面对一些实力较强企业,并不能完全通过这些企业了解公交市场情况,也很难全面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信息,如车辆质量信息、运输能力信息、努力程度信息等。
政府采购过程中必然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契约详细规定运营商的权力和义务,并在契约中增设奖惩条款,通过激励合同的使用,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