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6.1%,与2000年的36.22%相比,城镇化率提高了54.9%。从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看,可将城镇化大致分为1949—1960年、1961—1980年、1981—1995年和1996—2016年四个阶段,其中1996年开始到目前,城镇化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图3-1中国城镇化率发展情况经济学观点认为,当城市规模增加,空间集聚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能够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展。

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1.城镇化发展需要公共交通支撑

从全球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看,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负外部性关键手段。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6.1%,与2000年的36.22%相比,城镇化率提高了54.9%。城镇化发展直接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反映在公共交通方面,就是人均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次数增加。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次数为74.29,2015年为109.6,是2000年的1.5倍。这些数据表明:2000—2015年,中国城镇化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对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也处在快速上升阶段。从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看,可将城镇化大致分为1949—1960年、1961—1980年、1981—1995年和1996—2016年四个阶段(见图3-1所示),其中1996年开始到目前,城镇化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通道。

图3-1 中国城镇化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经济学观点认为,当城市规模增加,空间集聚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能够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展。然而,空间集聚同时产生的负外部性也随着城市区域扩大而放大,反过来影响居住条件和部分降低集聚效果。美国大多数城市(如丹佛市)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郊区人口的低密度增长,城市出行主要依赖汽车高速公路的使用,这种城镇化发展空间距离的延伸和人口的低密度分布,导致城市经济、环境社会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交通拥挤和基础设施成本、人均能源成本和空气污染排放成本的增加(Ratneretal.,2013)。任何城市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伴随着更大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问题。与私人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具有正外部性,公共交通使用的增加与私人轿车使用的减少,能够降低交通拥挤和二氧化碳的排放(Santosetal.,2010)。(www.daowen.com)

2.公共交通支撑城镇化发展

公共交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作用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城镇化发展为目标发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发展能够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二是城镇化发展要与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匹配,使城镇居民有一个更好的居住和出行环境。城镇化发展是国家长期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代表一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潜力,城镇化发展必须考虑城市发展能力。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要满足城镇化发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供给能力要适度提前发展,即大于或等于城镇化发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从发展角度看,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公共交通应该超前发展。这种观点支持中国政府提出的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避免许多国家经历的超大城市问题,以及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城镇化率高的城市一定要注重公共交通供给能力的提升,发展快速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对具有明显城市与农村差异的发展中的城镇化城市,要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