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归日常:绿地空间需求分析

回归日常:绿地空间需求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在本次飞虹路绿地更新设计过程中,在日常使用视角的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现场周边居民及其他使用者进行访谈以进一步验证绿地更新中的使用功能需求,也形成了本次更新设计在空间需求分析上“空间场所感知—日常使用分析—使用者访谈”三阶段递进收敛的工作方法,并为本次飞虹路绿地更新设计制定了绿地空间更新需求表。

依据飞虹路绿地现状绿化杂乱的状况及绿地所处飞虹路、许昌路交叉口的空间区位,容易比较直观地得出在飞虹路绿地更新中需要强化街头绿地的景观性,以提升绿地对飞虹路一线及许昌路一线街景优化的贡献。同时,绿地周边老旧居住区的沿街景观形象较为杂乱,亦对更新后绿地景观效果的整体性与设计语言的一致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绿地西侧为无封闭围墙的私房区域,这样的周边空间特征也必然对飞虹路绿地更新设计形成一定的制约性要求。

在此基础上,本次更新设计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日常生活视角,并将多用于城市交通分析的OD(Origin-Destination)分析思维植入本次更新设计的整体空间分析中。将飞虹路绿地与周边居民日常使用频次较高的菜场、便利店地铁站、公交站点、邮局、银行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设定为D(Destination)点,将绿地周边1 000 m范围内的小区出入口设定为分析的O(Origin)点,以飞虹路绿地作为途径点进行空间行为耦合分析(图4.39),并着重关注绿地周边500 m范围内的多种居民慢行出行可能轨迹。在叠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完整的空间规划理性论证飞虹路绿地作为控江路与周家嘴路之间的飞虹路一线、许昌路一线唯一的街头绿地应当具备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出行途径停留、休憩的公共职能,由此也进一步在空间分析层面明确了飞虹路绿地在更新过程中的进入性需求

然而,恰如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所言“城市不是一棵树”,城市生活是非线性的、存在网络化特征的,城市空间、绿地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载体在其被使用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空间阅读的多义性与个体使用差异性的。由此,在本次飞虹路绿地更新设计过程中,在日常使用视角的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现场周边居民及其他使用者进行访谈以进一步验证绿地更新中的使用功能需求(图4.40),也形成了本次更新设计在空间需求分析上“空间场所感知—日常使用分析—使用者访谈”三阶段递进收敛的工作方法,并为本次飞虹路绿地更新设计制定了绿地空间更新需求表(表4.2)。

表4.2 飞虹路绿地空间更新需求表(www.daowen.com)

图4.39 飞虹路绿地OD分析

图4.40 飞虹路绿地周边居民访谈意见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