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城市微更新项目实践的保障机制

实施城市微更新项目实践的保障机制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海城市化不断发展、居民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微更新会成为未来政府服务的一种常态;微更新项目的实现不仅仅来自于某一方的需求,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上下结合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在各个区进行街道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将部分更新项目管理权限下放至区域街道,从而建立长效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街道推进城市更新的作用。

实施城市微更新项目实践的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上下结合促进规范化。在上海城市化不断发展、居民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微更新会成为未来政府服务的一种常态;微更新项目的实现不仅仅来自于某一方的需求,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上下结合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政府不断推动微更新项目,开展一系列微更新案例,从而培养居民关注规划更新,鼓励公众自发提出更新需求,创造出更多、更好贴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微更新项目。同时,政府也需要在管理层面进行协调统筹,随着更新需求、更新诉求的日益多元化,只有以顶层设计为目标,加强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形成合力,促进城市微更新健康发展。

其次,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居民自主更新。与以往的城市规划大项目不同,城市微更新往往与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些问题都是居民直接关心的。但是很多时候,在项目落地之后,反对的声音才逐渐响起来;如果我们可以把工作做在前面,给予公众、设计者、政府等多方主体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多听听来自各方的意见,在规划设计层面将未来会引起矛盾的问题规避掉,建设出一个多方协调后的规划方案,这才是对城市发展应有的贡献。

随着公众自我意识与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公众参与城市决策与规划的热情与意识愈发高涨,在未来上海引导公众参与工作中,应该细化公众参与的内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公众监督,鼓励民间自治主体的建立等。参考国际经验,未来的更新必将需要社会主体能够形成高效的组织模式参与其中,如日本的社区更新就是具有完善成熟的社会组织基础。当然,在公众参与的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如何深化公众参与程度、提高公众参与效率创新公众参与方式等问题都值得去思考。

再次,完善更新规划,促进微更新可持续发展。城市微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制定一个长远的地区微更新计划更为重要。比如,徐汇区、杨浦区等正在建立良性的社区规划师机制,通过与各方沟通,提供社区更新的咨询、整理、设计和研究,提出可持续性地进行社区微更新规划设计构想。由政府组织,联合了设计单位、社区团体与居民、工程团队,进行多方合作,把握有利时机和优势资源来进行更为积极、多元化的更新建设。其中的关键离不开前文所强调的,将政府作为推动转变的保障力量,关注环境责任、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及实施机制,统筹谋划,长效治理。(www.daowen.com)

往往规划设计最难的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持续投入,如日本“神田”街区的微更新前后花了三年时间,第一年改善了建筑之间的里弄,第二年把建筑前区广场做了改善,第三年开始解决如何把建筑屋顶变的好看。通过这些小项目让当地市民感受到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在试着把街区变得更好。或许做这些社区的微更新项目并不是设计师们的目的,而是共同要让城市变得美好的一种情怀。近年来,上海在各个区进行街道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将部分更新项目管理权限下放至区域街道,从而建立长效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街道推进城市更新的作用。这些工作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城市微更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问题。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城市更新不但要面对社会分层和不同地域人群的差别化需求,还要面对社会弱势体和边缘化社区的发展问题(赵民,2013)。作为规划师来讲,需要对城市发展机制有着深刻理解,需要了解基层主题的实际需求,进而才能设计出“接地气”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