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下,当前上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过去30年粗放型建设带来的各种发展矛盾,如功能结构不合理、公共空间欠缺、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和通信工具的普及,公众参与规划和决策的意识空前强烈,城市更新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面对已然定型的复杂城市空间格局,如何从规划和设计角度找到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切入点,成为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海市政府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注重公众参与与微治理,强调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逐渐完善上海市城市有机更新的政策体系。2018年,上海市规土局对城市更新项目开展了专题研究,对更新项目分为三种类型,即重要地区城市更新、由土地权益人发起的城市更新及小微空间城市更新。其中,最后一类更新对象主要针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在既有法定规划的基础上,对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和小微公共空间进行品质提升和功能创造。这标志着未来“微更新”理念将会越来越多地与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微更新的行动计划,如2016年5月7日启动的《行走上海2016——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包括11个微更新试点项目(2017行走上海又新增11个试点项目)、2018年02月28日发布的《上海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沪府办发〔2018〕8号)等;同时也通过举办城市艺术活动、各类设计挑战赛来推动微更新改造,如由民间设计师联合发起,获得政府立项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市城市设计挑战赛等。在政府机构重视和民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不断涌现优秀的微更新实践案例(图4.29)。
总体来说,上海微更新在城市“逆生长”发展模式下,跟以往相比较更加注重于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及居民社区生活圈的构建。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下产生的一系列规模化微更新项目,如世博片区更新改造;另一方面是对于老旧小区的微更新和微治理,如四平路社区微更新(图4.30)。上海政府机构与各类民间规划组织以社区“微更新”为突破口,在广泛吸纳当地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再设计与再组织,以渐进式的姿态提升城市局部片区的功能,改善建成环境品质,进而提升当地居民的归属感。而从城市的居住者角度来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城市微更新应该立足于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符合人的尺度,强调具体地块具体分析,探寻各个地块不同的介入点;在实施上则希望可以通过微小空间层面的微更新改造对城市发展起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成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推动公众参与和城市生活的结合,从而实现修补城市空间与城市文脉。(www.daowen.com)
图4.29 2016年和2017年《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试点项目布点
图4.30 四平路社区微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