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存量街区更新,公共面向需求凸显

城市存量街区更新,公共面向需求凸显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旧有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规模和布局上,相较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存在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内人口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多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与新的公共诉求间会存在一定错位。这在一系列与上海城市更新推进密切相关的规划研究、控规调整、风貌评估等类型的项目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落实。

城市存量街区更新,公共面向需求凸显

其一,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上海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旧有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规模和布局上,相较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存在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内人口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多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与新的公共诉求间会存在一定错位。街区更新需要以当下市民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对更新地区的系统、细致的评估,来完善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其二,构建富于活力的慢行系统。街区更新离不开整合、连接公共交通节点、地区公共功能核心、绿地公园及历史人文节点,形成意向特色突出的慢行活动系统。借助地块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慢行交通、休闲活动组合起来,并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有机结合,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将文化娱乐、专业服务、商务办公与零售商业有效复合,并提供更为丰富、有层次感的慢行交通空间。在规划的手段上,则要考虑现代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空间扩展呈现新的特点。同时,总结城市规模及空间形态与慢行交通模式的脉动变化规律。

其三,完善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地区公共空间受制于用地的局限,一般规模较小,分布也不均匀。有些地区虽然按照规划,已经实施了若干处公共绿地,但是受制于地区整体建成情况,可供市民进行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的总体规模偏小、布局零散、难成网络、品质也高低不一。因此,结合公共活动网络体系,为城市尽量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也构成街区更新的重要议题。街区更新在整合社区资源的同时,可以通过对绿地广场、道路界面、建筑高度、立面环境等控制手段,帮助城市在更新过程中不断发展出具有城市特征、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城市形象

其四,不同阶段的、富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街区更新按照公共要素配置要求和相互关系,对建成区中由区县政府认定的现状情况较差、改善需求迫切、近期有条件实施建设的地区,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并予落实。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现状的街区情况,街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更新的策略也往往会有所不同。这在一系列与上海城市更新推进密切相关的规划研究、控规调整、风貌评估等类型的项目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落实。(www.daowen.com)

其五,与城市更大区域的关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城市更新需要考虑市域、城区之间配套的商业、体育、卫生、能源、交通等重点设施,考虑宏观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等问题,统筹协调各分区和街区。所以,虽然街区更新的内容大多以街坊为更新的基本尺度,但基于其更新内容对城市历史文脉、区域功能、城市街区特色、产业特点、生态环境的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影响,街区更新仍需结合单元、社区,乃至城市范围的宏观区域入手,以求有效解决城市各层面的具体问题。

其六,考量市民生活需求及参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公众的民主意识逐渐提高,对城市规划中涉及个人利益的认识更加强烈。街区更新从规划操作层面上来说,虽然仍属于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形式,但究其根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空间等更新思路都是为了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规划上的不足,同时调查研究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听取居民对街区的评估意见。在规划调整前征询居民的意见都是必要的。因此,街区更新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就需要实地调研、认真听取街道和居民的诉求,切实了解街区所短、居民所需;区域评估时应当组织公众参与,征求市、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利益相关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了解本地区发展及民生诉求,结合城市发展和公共利益,合理确定街区更新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