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维整合:从更新引导到空间结构的推理

多维整合:从更新引导到空间结构的推理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区域的更新,可以借助沿东平路新增的空间节点,将周边的公共空间,尤其是与上音大学部的历史记忆空间联系起来,延续街区肌理脉络,促进区域共享共生。兼顾校园学术、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及学校近、远期的发展要求,发掘空间利用的潜力与可能,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图3.49基地建设边界条件的综合分析图3.50结合空间结构演进的布局结构与功能策划引导

多维整合:从更新引导到空间结构的推理

从遵循历史肌理,最大化的展示历史建筑风貌及提升城市界面空间,尤其是街角空间的开放度等角度出发,满足上音附中的发展需求,满足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满足衡复风貌区的保护要求。

第一,复合化功能激发地区活力。整体引入与历史文化风貌和空间格局相匹配的复合化功能业态,强化学校内部学术与外部展示两大圈层的错位发展,并与周边区域形成联动,充分挖掘开发音乐文化潜力,承担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打造世界级音乐金牌选手的摇篮。

第二,微改造留下校园“乡愁”。对历史建筑严格遵守原真性、最小干预的手法,还原历史场所,保留原有记忆;对新建建筑控制建筑高度及外立面,协调区域整体风貌。严格遵循《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定》对7号楼、9号楼等所明确的立面、环境保护重点及要求(图3.47)。

根据历史地图,原东平路南侧均为花园住宅,沿街均为围墙界面,主要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前院空间,主要建筑立面基本无遮挡。在遵循已有规划的基础上,本次改造希望保留并最大化展示历史建筑的原貌,对历史形成的主要开放空间的有影响的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拆除,重点考虑东平路沿街有序列感的、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界面(图3.48)。

图3.47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定》明确历史建筑的立面、环境保护重点及要求

图3.48 评估聚焦的可更新建筑(www.daowen.com)

根据《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2009)》,遵循规划中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及应当拆除建筑的分类,将基地内建筑分为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经过规划管理论证可拆除建筑、应当拆除建筑三类,规划中的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划归为经规划管理论证可拆除建筑。

第三,织补法延续城市肌理脉络。《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2009)中规划的绿化和公共空间主要沿衡山路、淮海中路、复兴路布局,尤其是上音附中与上音大学部之间沿衡山路、东平路、汾阳路形成了公共活动体系带。这一区域的更新,可以借助沿东平路新增的空间节点,将周边的公共空间,尤其是与上音大学部的历史记忆空间联系起来,延续街区肌理脉络,促进区域共享共生。

第四,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兼顾校园学术、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及学校近、远期的发展要求,发掘空间利用的潜力与可能,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而这样一种目的的达到,离不开对整体结构的发展推演、功能设想,以及后续多种更新可能的方案比选(图3.49,图3.50)。

图3.49 基地建设边界条件的综合分析

图3.50 结合空间结构演进的布局结构与功能策划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