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功脱贫典范:富裕县二道湾镇案例分析

成功脱贫典范:富裕县二道湾镇案例分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富裕县二道湾镇脱贫攻坚案例一、二道湾镇简介二道湾镇位于富裕县西北,东邻忠厚乡、富海镇,南与富裕牧场相邻,西与友谊乡为界,北与讷河市团结乡接壤,是一个农业和牧业发展基础良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乡镇。近年来,二道湾镇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把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形成了以辣椒、水稻、杂粮种植和肉羊、生猪养殖为重点的多项扶贫产业。

成功脱贫典范:富裕县二道湾镇案例分析

富裕县二道湾镇脱贫攻坚案例

一、二道湾镇简介

二道湾镇位于富裕县西北,东邻忠厚乡、富海镇,南与富裕牧场相邻,西与友谊乡为界,北与讷河市团结乡接壤,是一个农业和牧业发展基础良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乡镇。镇直距离县城19公里,交通较为便利,齐北、齐加铁路以及齐加公路、G 111国道贯穿境内。全镇幅员面积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3万亩(其中水田6万亩)、草原3.18万亩、林地3.1万亩。

全镇下辖10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其中3个贫困村,7个非贫困村。全镇农业人口总户数6959户,人口20273人,常住户4003户,9713人,有1536户贫困户、3767人贫困人口(其中,因灾致贫占2%;因病致贫占17%;因残致贫占5.4%;因学致贫占10%;缺劳力占24.8%;缺土地占5%;缺技术占23.1%;缺资金占11.7%;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

目前,全镇现已全部脱贫,2018年动态调整,重新识别新增5户1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6%降至0.064%。

二、脱贫道阻寻支点 扎实推进搞产业

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而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保持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产业扶贫,不同于过去的资金扶贫、物质扶贫。送钱、送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发展产业才可以形成可持续扶贫态势。近年来,二道湾镇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把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形成了以辣椒水稻杂粮种植和肉羊生猪养殖为重点的多项扶贫产业。尤其是辣椒产业以长兴现代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已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扶贫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及其他农户持续增收,为全镇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防止返贫提供了保障。

(一)立产业 促脱贫 全力打造“辣椒小镇”

二道湾镇产业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扶贫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当地辣椒产业的优势,引导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1.电商结合 培育辣椒产业龙头

镇党委政府谋划把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与销售打造成扶贫产业,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确定生产上以合作社规模经营为主体,农民分散经营为补充,经营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打造广州、成都、西安等南方各大城市,部分红辣椒还远销到了韩国,“富裕长远”牌红辣椒适应当前的新销售模式。由镇里牵头出资设计了精包装,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富裕长远”红辣椒品牌,并在网上注册了“鑫江湾”和“裕丰”两个农产品销售网站,主要销售辣椒和其它绿色有机农产品。从2016年秋季开始,通过电商平台平均每天销售红辣椒等农产品1000余单,产品销往上海、红遍了大半个中国。

2.政策激励 全力推动辣椒产业

镇政府依托长兴现代农机合作社与吉林省洮南市九鑫椒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辣椒收购合同,秋后保底收购红辣椒。干辣椒保底收购价每公斤7元,鲜辣椒每公斤1.6元。这样,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确保辣椒产销两旺。形成新的扶贫产业后,辣椒从移栽、管理、收获、晾晒、加工、销售全过程共安置贫困人口1400多人就业,带动了全镇510个贫困户脱贫。

3.延伸链条,全力做强辣椒产业

为把辣椒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带动贫困户和其他农户通过参与辣椒种植得到持续增收,把二道湾镇打造成驰名中外的辣椒小镇,二道湾镇一是委托省农科院在海南进行辣椒种子提纯育种,提纯后的辣椒种子今春即可在新建的育苗大棚内育苗,进而提高辣椒品牌的优良性和知名度;二是从辣椒生产源头抓起,新规划72亩土地建设辣椒育苗基地,已建成育苗大棚16个。改单纯依靠购苗为自行育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辣椒栽植的成活率;三是辣椒种植品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继续与吉林洮南九鑫椒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金塔”辣椒品种外,还与海伦市“向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增加麻椒等菜椒种植品种,联合对外销售。四是依托长兴现代农机合作社,在111国道旁新建一处多品种辣椒栽植对比试验示范园区;五是加强辣椒产业化宣传工作,在乡村振兴基础建设项目中融入辣椒元素,借助111国道升级改造竣工开通的时机,在国道两旁设立宣传牌,营造出打造“辣椒小镇”的浓厚氛围;六是完善辣椒深加工环节,目前已成功注册辣椒深加工产品小作坊许可证,即将规模生产辣椒酱、辣椒面、辣椒片和泡菜等深加工产品,进而增加辣椒的附加值,延伸辣椒的产业链。

(二)走专业合作之路 架农户增收之桥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的农业,必然面临产业模式的改革。农村合作社能有效地整合农村先进生产力、强化农业组织水平、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对于扶贫工作,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1.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富裕县长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位于二道湾镇直政府路东段,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场库棚面积3280平方米。专业技术人员13人,各种农机具45台套,资产总额1780万元,2015年8月被评为省级规范社。

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利用大型农机对外代耕,合作社种植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经营效益随着市场波动一直在微利和亏损之间徘徊。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合作社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幅度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改种绿色无污染的水稻和一些杂粮、杂豆以及辣椒等经济作物,当年种植玉米1600亩,甜玉米500亩,药材1100亩,杂粮900亩,甜菜1100亩,水稻500亩,辣椒200亩,总计5900亩。同年10月,合作社与上海源生态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该公司旗舰店上销售合作社的各类农产品。同时,合作社在淘宝网上注册了“鑫江湾”、“江湾裕丰”两家旗舰店。主要销售红辣椒、玉米碴、玉米面、大米、杂粮、杂豆等绿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金额96万元。2016年,合作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72万元。影响本村和周边的农民纷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入股社员由原来的几户猛增到38户。

2017年,随着电商业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的需求,合作社再次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金花瑞硬质玉米1000亩、水稻1400亩、杂粮1000亩、甜菜4000亩,药材1260亩、西瓜360亩,辣椒800亩,总面积达到9820亩。在继续扩大电商业务的同时,合作社还在二道湾镇和富裕县城建立了两家淘宝实体店,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各类绿色农产品。安置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退伍军人9人在淘宝实体店就业。当年合作社实现利润165万元,社员人获分红10余万元。通过电商业务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周边各乡镇电商业务的开展,让贫困户共享到现代化农业网络发展成果。

2.内联外扩 壮大销售市场份额

为把“种的好”转化为“卖得好”,由“卖得好”促进“种的好”良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严把质量,扩大经营范围。合作社充分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成本底、信息量大、交易灵活便捷的优势,除销售合作社自己的农产品外,还为全县周边的农户代销灵芝酒、农家酱、粘豆包、煎饼、大鹅、速食早餐等10余个品种,平均日销售近400单,2018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二是打造平台,接纳八方来客。与此同时,合作社争取扶贫整合资金420万元,新建二道湾镇电商销售平台一处,现已交付使用,预定的烘干加工设备将陆续投产达效,加工许可手续办理完毕。县城内淘宝实体店销售火爆,接纳慕名而来的吉林及周边县镇实体和农户400余人次。三是借鉴经验,壮大营销队伍。通过参加哈洽会、绿博会不断开拓视野,并多次到泰来等地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增强发展质量观念,树立营销理念,打破原有思维定式。

合作社通过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周边各村乃至各乡镇电商业务的开展。引导各项扶贫产业以电商为平台,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对接市场潮流,嫁接互联网络,努力实现千家万户的小产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让广大贫困户也能共享到现代化农业网络发展成果。

(三)打造“一村一品”发展肉羊养殖

二道湾镇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形成了“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思路,因地制宜,适应市场,发展肉羊产业,使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了“人销号、户脱贫”的目标。

1.适应市场需求,确立肉羊养殖产业项目

发展立村产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承担不起较大的风险,稳定收入才是关键,选好一个项目很难,二道湾镇政府反复研究相关文件,进行多次市场调查和农民发展意愿调研,发现:一是我国羊肉消费市场火爆,养羊业因实行严格的禁牧政策,养殖规模逐年萎缩,出现了严重的产销失衡现象,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冬季天寒地冻,人们都有吃火锅、吃牛羊肉的习惯,仅富裕县内的羊肉还需从县外运进;二是养羊收入较高,市场上成年活羊每只1400元左右,在只喂青贮不喂精饲料的情况下,从羔羊饲养到出栏只需6个月的时间,每只肉羊饲养成本仅540元,纯收益达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三是二道湾镇有多年的养羊经验,肉羊最好的饲料是玉米青贮,而本地农民具有多年种植青贮的经验和习惯,农民有很高的饲养热情。经综合分析,发展养羊业,条件适宜,风险最小,收入较高,最终确定把肉羊养殖作为立村产业之一进行推进。

2.引进“湖羊”,建设“润盛肉羊养殖场”

经实地考察,专家探讨,“湖羊”体态匀称,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其羊肉产品在“江、浙”和“深、广”一带供不应求,而且适应环境能力极强,即适合规模养殖,也适合农户散养,优良肉羊“湖羊”被确定为饲养品种。

201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指导下,永生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总投资2000万元,租赁村集体175亩地势低洼的盐碱废弃地用于养羊,分三期(三年)建设,计划建设标准化羊舍30栋、羊总存栏可达1万只,建设1200平方米的肉羊屠宰场及鲜肉加工车间一个,建设1000平方米的冷藏库一处、建设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场一处,全力打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牲畜交易中心。

目前,已投资800万元,建成标准化羊舍9栋,每栋500平方米,建成钢筋水泥青贮壕一座、钢架结构草料间一座,硬化场区水泥路300延长米,引进了太湖流域优良肉羊品种“湖羊”300只,通过近一年的繁殖和购进,存栏已达1000多只。

3.创新经营模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为了让永生村的贫困户、农户都参与到肉羊养殖项目中来,分享红利,确定了以润盛肉羊养殖场领办,永生村青贮玉米生产合作社协办,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积极参与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在多方受益的前提下,重点让贫困户和其它村民收入稳步提高。订单青贮稳增收。润盛肉羊养殖场与青贮玉米种植合作社及其农户签订青贮回收合同,回收保底价每吨300元,1亩可收入900元;10户贫困户组建青贮玉米生产合作社,种植青贮350亩,5户农户自行与养殖场签订合同,种植青贮50亩。领养统销稳增收。村两委协调贫困户,到润盛肉羊养殖场领养羔羊,养殖场把羔羊按每市斤24元的价格赊销给贫困户养殖,并负责免费防疫灭病和防疫技术指导,待成羊时以每斤同样价格回收,贫困户也可留母羊继续饲养繁殖。今年10名贫困户作为示范户,领养羔羊50只,贫困户在代养中得到了收入,养成后,扣回所赊销的羔羊款和养殖成本,每只获利350元,如果留母羊继续繁殖,预计每只效益可达1000元。2019年在示范户获得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将全村推开肉羊养殖业。劳转就业稳增收。

三、党员干部驻村入户 局村联手精准脱贫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尺”,根基在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基层党组织,长久以来农村有致富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创业,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缺少群众微信高、作风过硬、有经济头脑的村级组织带头人,村书记更是难找、难选、难培养,导致村里无人管事、无人干事。为此,中央出台了下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相关规定,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鼓励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等担任第一书记,但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放不下、最关心的事,是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役,经过实践摸索和实际探索,在所有行政村下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单位“一把手”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研究政策的、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担任90个村的驻村工作队总领队,统筹负责落实扶贫政策、助力发展经济、为民排忧解难、抓党建促扶贫等任务。

(一)落实政策 解决户“两不愁,三保障”

二道湾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群众实际情况,分析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对症施策,找准增收减支路子,落实各项政策,使二道湾镇的百姓分别在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转移就业、危房改造、两贷一补等各个方面得到实惠,稳步增收,较少支出,摆脱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1.爱心服务队 温暖你我他

按照《富裕县村级公益性岗位设置暂行办法》规定,结合二道湾镇实际,制定方案。全面完成村级爱心服务队岗位设置,实现农户中“无法离乡、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困难人群稳定增收,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全面调查,核实农户家庭情况,列出无法离乡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困难家庭名单,结合困难人群身体状况、劳动技能、村情实际设置相应岗位类目,实现贫困户、边缘户稳定就业。

(1)村内道路保洁岗。选取有责任心,身体状况较好的村民。主要是负责村内道路、边沟清扫,垃圾集中,达到每日清扫、全天保洁。负责清理占道堆放、制止破坏道路行为。

(2)关爱留守老人岗。选取有爱心、有热情,有从事家庭清洁和照料能力的村民。主要负责帮助孤寡老人重病留守家庭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如就医送药、跑腿传话),达到改善老人生活状况,室内外整洁,衣着干净,被关爱人满意。

(3)村屯治安巡逻岗。组织收入不达标的边缘户家庭成员,成立了村屯治安巡逻队。负责防火防盗、禁止焚烧秸秆、治安巡查管理等工作,村里以务工补贴的形式给予相应的报酬,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4)其它岗位:环境监管、涉农设施看护、集贸市场管理、公益设施看管、纠纷调解员、民风宣传教育等。

爱心工作队有完整的监督保障。明确职责。乡镇成立以于振伟为组长,刘建龙、安晓丽、为副组长,各村总领队、包村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王艳郁为具体责任人,各村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领导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的结果报乡镇政府审核,乡镇审核合格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村内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农经中心备案。坚持标准。坚持因事设岗,因岗选人,岗人匹配原则,根据农业生产和爱心劳务兼顾,公益服务和适当补贴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岗位工作范围、工作时间、职能职责、考核评价办法等,确定爱心服务岗位年务工补贴。严格考评。把各村“爱心服务队”设置工作做为考核内容,对与村干部有血亲关系的聘用人员要严格把关,对不按规定设置、设置不合理、不认真、偏亲向友、引起群众不满、造成资金浪费等问题的,对违法违规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等相应处理。

2.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政策全知晓

通过工作队、村干部入户宣传,村屯大喇叭宣讲,下发扶贫政策宣传册等形式,广泛宣传县里出台的六大攻坚战政策,让贫困户广泛知晓,充分利用政策激发内生动力促增收。(www.daowen.com)

落实金融贷款政策,全镇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84户,1042万元,其中用于发展种植业173户,328万元;养殖业411户,714万元。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全镇“以奖代补”380户,发放金额357600元,其中种植业15户,9600元,养殖业365户,348000元。落实劳转政策,各村享受培训就业补助1198人,59.9万元;交通补助362人,10.86万元;意外伤害保2425人,72750元。

3.主动服务 确保脱贫政策应享尽享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入户认真调查政策收益群体,符合政策条件的一户不落统计上报,确保贫困户减少支出。落实教育政策。幼儿园补助129人,6.45万元;小学83人,4.15万元;初中261人,163.125元;高中184人,18.25万元;大学28人,5.6万元。普高免学费146人,4.44万元。落实医疗政策,接受癌症筛查和治疗的人数1869人,减免金额235349元;住院报销477人,4693626元;享受市级慢病60人,31.8万元;县级慢病969人,53.05万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贫困中低保576户,1142人,五保29人,残疾人326人,失能老人32人,半失能老人22人,15人享受计生奖扶。

4.扎实工作 真心帮扶 提升村民收入

为了实现带动贫苦户脱贫增收,必须加快立乡立村产业,构架产业带动贫困增收,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水田、生猪养殖、辣椒种植成为立镇产业,各村产业也都初具规模,全镇水田7.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带动贫困户增收,河南牧原生猪养殖项目落户二道湾镇,一期40万头,将雇佣230个贫困劳动力务工增收,年收入达到3.5万元。出台打造辣椒小镇扶持奖补办法,利用,小院种植辣椒每亩补助400元,规模种植辣椒1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务工增收20人以上的,每亩补助200元。全镇贫困户“一户一亩园”种植辣椒128户,户增收1700元。全镇10个村规模经营种植辣椒产业1100亩。带动400贫困户务工增收2000元。林业村村集体领办的850万奶牛扶贫项目,实现分红30万元;兴安、力合、东胜、平安、永生、联富、富兴7个村建立村级光伏产业项目;永生村300头肉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中,4栋已竣工,入栏500头,带动贫困户务工10户,年工资3万元;兴安、联富、力合、龙生村2018年新增旱改水10860亩,流转贫困180户土地,户增收700元;平安村成功引进坤健公司种植30栋灵芝,带动2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二道湾村长兴农机合作社,种植面积6800亩,16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带动户均增收1600元,2户以资金入户,户增收5万元,用工带动200户,户均增收3000元。大力发展电商带动扶贫模式,长兴农机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提供务工需求能力大大增加。

(二)驻村真情办实事 精准帮扶解民忧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对照责任状要求,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统一镇村干部思想,凝聚共识,干部精力往扶贫工作上使,财力往扶贫工作短板上投,全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干。自二道湾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驻村工作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真情、办实事、解民忧,积极服务民生、广泛凝聚民心,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职能作用、代表作用,在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1.扶贫政策“落地生根”,赢得群众“好口碑”

二道湾镇平安村驻村工作队总领队,教育局局长侯平就是其中的一员,面对下辖3个自然屯,常住人口202户、486人,贫困户135户、385人,分别占比66.8%、79.2%的“深度”贫困现状,他顶住巨大压力,在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发挥“头雁”效应,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脚下有路,心中有情,手上有招”,用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落政策,谋产业,解困难,抓党建,驻村经验多次在省市新闻媒体交流,为平安村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为了让扶贫政策精准落到每家每户,确保政策应想尽享、应得尽得,平安村驻村工作队内部有条严格的铁律,就是除县里制定的扶贫政策外,凡是涉及“三农”的政策规定,务必首先每个成员做到了然于胸,融汇贯通,熟练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2.兵马未动 教育先行

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工作队深知教育是阻断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让每个孩子都不因贫辍学,不输在起点上,是每个工作队员的内心最大愿望。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上级教育扶贫政策,在原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出台了对幼儿园和大学阶学生的补助政策,实施了营养餐食堂供餐改革,构建了“助、贷、免、补”的政策体系,兜实兜准了教育扶贫的政策“网底”。发挥教育党委的作用和优势,为平安村37名贫困中小学生,组织了捐资助学活动;为让平安村百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组织开展了“秋日暖阳”捐衣活动,共捐赠御寒衣物2400余件;积极协调七大医学部学生与18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关注照顾好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为村里20名小学生安排了校车,定点接送,保障了学生交通安全。

3.斩断“病根子”

疾病是贫困人口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工作队最担心、最惦记的事情。但考虑到农村“小病拖,大病扛”的实际情况,为了让全村百姓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又减轻因此造成的支出,借助全县医疗巡回免费体检和癌症筛查的契机,用大喇叭反复宣传时间地点,同时对年龄大、住得远的农户,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宣传告知,对外地住院回来报销或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主动担负起“跑腿代办”等职责,从四处奔奔波波“跑钱”,变成了在家安安心心“等钱”,共帮助50户、74名贫困户及时报销了医疗费用,人均节约支出近4600元。同时,发挥自身人脉广、联系力强的优势,协调市建华厂医院,市医学院附属二院、三院的科主任,到村里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对卧病在床、无法行动的农户,邀请专家到家里进行义诊,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市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三)多元并举 致力脱贫攻坚

兴安村驻村工作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抓党建促扶贫,采取各项措施,以多元并举,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加强工作队管理,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严格落实《富裕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及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定点驻村扶贫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富裕县扶贫干部激励机制》等文件,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一是建立“345”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包镇到村入户,每月驻村不少于3天3夜;镇党政正职和县直部门一把手带队驻村,每周驻村不少于4天3夜;驻村工作队员脱钩驻村,每周驻村不少于5天4夜。要求驻村干部必须全天候驻村工作,全身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认可满意。二是实行请假补勤制度。驻村干部在请假时必须制定补勤计划,明确拟补勤时间,并按计划进行补勤。每月16日,公布请假人员和拟补勤时间,凡是在16号前请假并完成补勤的不予公布,如没能完成补勤,则要公布;次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对出满勤和超出规定驻村天数的予以表扬,超出规定驻村天数且排在前5名的点名通报表扬,未达到规定驻村天数的,按实际缺勤天数,点名通报批评。三是成立扶贫干部党支部。在严格落实乡镇党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三级领导关系的基础上,村村成立扶贫干部党支部,把全镇所有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共308人全部纳入到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用党员的纪律和标准要求帮扶责任人听从统一指挥,变松散型管理为紧密型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帮扶活动,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履行扶贫干部工作职责,提升群众认可度。

2.抓村级党建 促动扶贫攻坚

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活力,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村党总支各项党务活动,积极组织“三课一会”,参加村里各项会议活动,讲党课、设定固定党日活动主题和内容、组织学习“双20”学习,村级党组织及村委会换届选举等各项活动,推动村级党建工作稳步提高,做到以党建抓能力、聚民心,全面促进扶贫工作有效进行。

2017年12月组建扶贫工作党支部,形成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各单位帮扶责任人三位一体的大支部,共同致力精准扶贫工作,支部成立以来,先后多次召开支部会,具体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指导帮扶责任人开展活动。开展“送温暖”活动,各帮扶人到贫困户家里帮助打扫卫生,并送去节日生活用品,4月份,组织帮扶责任人开展“心连心”活动,和百姓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农民最深的需求。

3.办实事 解难题 提高满意度

驻村工作队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做实事,解需求,急群众至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踏踏实实,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满足群众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兴安村驻村工作对在工作期间,先后为69人次的群众解决不方便出门办理残疾人证、没钱购置生活所需辅助器具等问题,极大解决了弱势群体所急需办理的事情,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为有需要的村民办理残疾人证,为方便村里群众,邀请卫生鉴定部门来到村里,先后为有残疾的28名村民入户办理残疾人证,还为1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了升级办理,现在全村残疾人110人,二级以上74人,均享受到相关政策。其次为残疾人发放辅具。赠送轮椅20台,坐便椅3台,助听器18台,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落实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两年来,投入9万共为30户没有鉴定上C、D级危房的残疾人贫困户、低保户进行无障碍维修改造;2017年9月投入资金1.5万元自协助村里改造幸福大院;安置10户危房户入住,极大的改善了百姓的驻防条件。不仅如此,县红十字会开展博爱进家园活动,为兴安村36名五保户、贫困户捐赠暂新体恤衫,为村民送去温暖和关怀。

(四)扮靓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

新农村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最具体。最直观的外在体现。围绕“三通三有”、“一整洁”,突出3个贫困村兼顾7个非贫困村,保证全镇10个村“三通三有”、“一整洁”全部达标。二道湾镇各村内农户的水电设施得到改善,自我管理意识得以加强,初步构成了环境优美舒适,文化特色鲜明的宜居新村。

1.加大危房改造力度 确保住房安全

2017年,共鉴定处C、D级危房444户(其中贫困户326户、非贫困户94户、其他三类24户),新建92户(含幸福大院一处10户)、维修324户(集中维修新兴学校一处8户)、置换5户,分散建设5户。为最大程度避免改造房子过程中,发生互相攀比的问题,工作队坚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协调镇里聘请了市里专业鉴定机构,对全村的疑似危房,进行了全覆盖、拉网式鉴定,并将结果及时在村里进行了公示。

2.保障饮水安全 确保吃上安全水

在全镇农民都吃上安全水的前提下,对三个村7个屯的老管线,争取水务局项目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镇铺设主管线1629米、支管线24967延长米,入户管线1066户,新打饮水井4眼,安装净水装置36台套。

3.开辟希望路,圆百姓出行梦

从2016年秋开始,采取向上争取项目,镇级财力下沉、村级挖掘等形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县委宣传部、交通、文广、卫计、民政等部门资金936万元,镇级下沉资金353万元,村级自筹资金277万元,总投入1566万元。新建文化广场9处、文化活动室3处、卫生室3处,维修卫生室7处;硬化道路22.51公里。补齐“一整洁”短板,三年来县、镇、村共投入环境卫生整治资金400多万,修路、整形、排水、下涵管、下砂石、栽植树木,开发公益岗管护,确保村屯干净。全镇10个村,整修砂石路58000延长米,修挖边沟274400延长米,上砂石12000立方米,安装路灯20盏,栽植绿化树69770株。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助推物质精神双脱贫

近年来,二道湾镇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尚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和“扶智”的作用,坚持“文化引领、道德育人、改善风气、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因村制宜开展文化扶贫,促进贫困户转变思想,主动想办法脱贫,挖掘文艺能人和文化爱好者,组建文化大院,镇文化站逐村指导健美操、广场舞排练和文艺节目创作,全镇10个村都组建文化大院,3个起步较早的村在文化大院成立了党支部,在群众中举办“扶贫扶志,思勤思变”为主题的文艺活动,调动了群众与扶贫的热情,激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接文化“地气” 为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要把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尤其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各地区各组织都在积极探索着、努力着。实践中,富裕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灵魂和根本动力,绵绵用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供农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既让百姓富“口袋”,也让百姓富“脑袋”,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让精神世界更丰富,文化生活更多彩,让农民与时代同步。

二道湾镇文化工作坚持“文化引领、道德育人、改善风气、共同致富”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逐村指导排练和创作节目,挖掘和培育文艺能人和文化爱好者,发挥“草根文艺人”熟悉百姓、了解基层的优势,带领群众开展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休闲文体活动,让农闲时节的“推杯换盏”“麻将声声”,变成了现在村里的“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在平安村,针对一些农户薄养厚葬、婚庆低俗、天价彩礼、好逸恶劳、酗酒赌博等不良陋习,把教育引导和约束管理相结合,推动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努力形成良好村风民风家风。我们形成196个字的《平安村村规民约》,宣传卫生保洁,抵制铺张浪费,推动勤俭持家,激励勤劳致富。我们制定了《平安村“五个关爱”实施方案》,大力倡导勤俭自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组建爱心服务女子小分队,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义务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形成讲爱心、肯奉献、正能量的道德价值导向。

(二)文化的“艺术人”,活动的“领路人”

二道湾村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在镇里文化站的牵头下,邀请县文广局协助,挨个村走访遍寻群众眼中的“文艺人”,谁最活跃,谁能组织,谁唱歌好,谁跳舞棒,等等,都是他们筛选、考察的目标和对象,经过走访,挖掘,筛选,一个个文艺人脱颖而出,站在了农村文化活动“舞台”中央,比如,二道湾村的赵景英、张秀荣、赵淑兰、赵继英、周玉兰等5人,自小就爱好文艺活动,村里人缘较好,爱张罗,爱表现,能力强,在她们的带动下,近40人的文艺爱好者队伍建立起来了,还自发组建了业余文化演出队伍,定期排练文艺节目,在本村和附近几个村,都有她们演出的足迹和身影,影响力越来越大,名声也越叫越响,不断吸引更多的村民自愿加入,目前经常参与活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80人,大到70、80岁满头白发的老人,小到6、7岁刚刚上学的孩子,农村文化活动的大潮逐渐形成,不不断向前集聚推进……

(三)政府建“舞台”,助力圆“梦想”

文化活动范围“如火如荼”,原有场地变得“捉襟见肘”,二道湾村向镇里打请示,做汇报,在县文广局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下,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来了,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盖起来了,桌椅、投影机、电脑、音箱、电视、音响等设备配齐了,唢呐、二胡、葫芦丝、琵琶、鼓、锣、腰鼓等乐器奏响了,100多套演出服装伴随着广场舞、健身操、三句半、锣鼓快板、二人转、拉场戏、豫剧、黄梅戏等节目闪亮登场……自编自演的拉场戏《入社》上了“富裕小春晚”,两对二人转演员参加了黑龙江电视台举办的《欢乐英雄传》比赛,表演的二人转小帽《小拜年》、《月牙五更》和正戏《包公断后》、《墙里墙外》得到评委好评,双双进入30强;编排的节目《美丽乡村好》《中国梦》《开门红》等节目,受到县五保供养中心、驻富部队、县《周末大舞台》和县老年大学等热烈欢迎;有5个节目进入“富裕县草根文艺人电视大奖赛”前10强,等等,这些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每年都有新变化、接地气、跟得上形势,老百姓愿意看、喜欢看,赢得了老百姓的共鸣。

五、经验与启示

扶贫开发,利国利民。实施扶贫攻坚战,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脱困,走向奔小康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道湾镇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注重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雪中送碳”与“授人以渔”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投入,科学配置资源,以技能培训“拔穷根”、产业带动“换穷业”、扶贫搬迁“挪穷窝”,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解困、增收致富,推动扶贫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而富裕县就恰恰有这样一支肯干、敢干、实干的工作团队。富裕,让我们看见了一群为百姓干实事的领导干部,是真心的为百姓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立足本职工作,将推动本职工作作为开展活动的着力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突出特色,更要注重实际。不是只做表面功夫,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做一些虚头虚脑的表面文章,大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最终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是时刻以“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优先,切身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也正是如此,富裕干部才得到群众理解,受到群众拥护,他们这样的党员才是真正的优秀,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才是真正的先进,他们赢得了我们所有人尊重和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