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经济政策的意义

正确理解供给侧经济政策的意义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而易见,“供给侧”将主要关注但不限于如下几点:因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来源是中间产品,中国在国内应尽力创造条件以利用劳动分工的优势。因此,维持高水平的固定投资水平应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供给要素分析表明,宣称供给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是“小政府,大市场”、信仰“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舆论是完全错误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用于其他经济领域的生产过程。

正确理解供给侧经济政策的意义

最后,有必要按递减顺序再次总结一下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间产品、资本投资、劳动力投入与TFP(个人创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不及TFP)。显而易见,“供给侧”将主要关注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1)因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来源是中间产品,中国在国内应尽力创造条件以利用劳动分工的优势。中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通过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与配套设施发展,可以提高劳动分工效率。但国内市场的有效运转与国内劳动分工,需要大规模的物质基础。

比如,提高劳动分工效率的关键因素——中国的运输系统,与美国相比仍然非常落后:中国的人均公路里程仅相当于美国的16%,人均铁路总里程则约相当于美国的7%;中国的物流体系相比美国也仍然非常落后。同样,对提高劳动分工效率的不可缺少的通信系统而言,中国互联网用户比例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多。因此,诸如“互联网+”等重要规划,不仅对生产系统升级非常重要,而且也对提高国内劳动分工效率非常重要。

(2)就国际劳动分工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已大幅度降低了贸易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中国货物和服务业的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35%下降至2014年的23%,同期进口比重则从27%降至19%。2015年的贸易数据继续呈下降趋势。总的来看,中国比以前较少利用国际劳动分工。

如果要纯粹利用劳动分工保持增长优势,最有力的方式是通过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与此同时刺激进口的最有效方式是提高GDP增长速度。除了汇率因素外,其他贸易刺激等措施也应考虑在内。因此,这些可以平衡贸易考量。

(3)因为固定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必须维持较高的固定投资水平,但投资需要等额的储蓄。自2009年以来,中国储蓄占经济比重呈下降趋势,即资本供给占经济比重呈下降趋势。这导致中国利率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美国,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要恢复中国储蓄率,首先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此,维持高水平的固定投资水平应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4)不同于劳动力数量,当一国经济越发达,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性就呈上升趋势。鉴于此,中国应继续增加教育和培训投入占经济的比重。

(5)研发是间接投入生产的重要例子,对创新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应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

(6)虽然帮助个人创业也有用,但如上文所述,个人创业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有限。(www.daowen.com)

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供给要素分析表明,宣称供给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是“小政府,大市场”、信仰“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舆论是完全错误的。他们不过是把“新自由主义”改头换面了另一种说法而已。

要纠正供给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就有必要重温习近平近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用于其他经济领域的生产过程。用马克思术语来说,对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供给因素是“劳动社会化”;用亚当·斯密的术语来说,则是“劳动分工”。就当前而言,用哪一种说法并不重要,因为两者均反映了同样的过程。当一国经济越发达,最重要的供给因素(中间产品、全球化、固定投资上升、劳动力质量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它们本身都是劳动分工/劳动社会化的体现。

中国一些媒体近期强调供给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脱离了根据误读的西方教科书中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分析,我对此持欢迎态度。如果这种引起歧义的西方教科书经过改头换面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那才是真正荒谬的地方。事实上,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无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当代经济学,对什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这个问题都给出了相同的结论。

【注释】

[1]本文写于2015年12月。

[2][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