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经济需求而非供给的经济学派,通常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与此相关的观点是,经济出现困难是由于需求缺乏,因此应增加需求——通常用预算赤字或者货币宽松来增加需求。据称,需求增加能带动生产增加。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不因需求而产生,而是为利润产生。如果需求增加导致利润无增加甚至利润下降,那么生产不仅不会增加,事实上,还有可能减少。
在许多情况下,需求增加都不会提高利润。经济没有闲置生产能力,因此生产无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的需求无法使生产增加,而只会导致通货膨胀。
即使企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需求增加仍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比如,如果增加的需求增强了劳动力的议价地位,由此将增加工资而降低利润各占经济的比重,甚至利润的绝对值也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的需求通过降低盈利能力进而给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增加需求”的政策甚至直接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比如,如果增加的需求是通过直接增加工资实现,那么将导致利润占经济比重下降。(www.daowen.com)
因此,“需求增加必然会带动生产增加”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相反,需求增加甚至可能会导致生产下降。事实上,刺激需求的方法可能同时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或下降,即陷入臭名昭著的“滞胀”。当然,这些事实并不意味着在增加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导致生产提高。但生产提高是否会发生,并不取决于增加的需求本身,而是取决于增加的需求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即生产后工资与利润的分配问题。因此,盈利能力而非需求决定整个经济过程。
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和西方经济学框架都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的供给方面而非需求方面。这并不是意味着需求的效果为零,而是说需求政策的效果不如供给政策。因此,中国某些媒体上充斥的凯恩斯主义是错误的,或者应该说,这种凯恩斯主义甚至是对凯恩斯本人观点的一种曲解。因为凯恩斯曾多次着重提到过,利润在市场经济中是决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和西方经济学框架都认为,供给而非需求方面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