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与金融日渐融合转变为金融经济,在这种条件下,可谓“成也金融,败也金融”。金融已经深度嵌入供给与需求,对促进供需进入良性循环具有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必须走一条创新与包容并重的现代金融发展之路。
1.积极推进金融的供给侧改革
在供给侧,金融应在服务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驱动和推动绿色发展三方面发力,加快形成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经营新质态,更好地为居民、企业、政府等主体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应对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公共风险、实施跨期调节和促进包容性发展的能力。
一是促进城乡区域间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为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智能化服务方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激活县域乡村增长势能,构建城乡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搭建联结各类客户、各类要素互通共享、场景深度融合的全景服务生态圈,以资金流和数据流为牵引,助力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跨地域配置。进一步促进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城乡联动发展,搭建渠道和桥梁,加强对乡村振兴产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现代服务向乡村延伸。
二是完善服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优化服务科创企业的基层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开发与建设创新型社会相契合的投融资产品,更好地适配科创金融的新需求。把握非接触、线上化、个性化的消费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平台建设,更大程度发挥数据资产助推经济成长的正外部性。根据科创企业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特点,打造技术改造贷、知识产权贷等多样化产品,满足科技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助力形成有韧性的创新链条和产业生态。
三是服务绿色低碳和人的全面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贯穿金融服务各环节,助力形成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围绕“双碳”目标,优先支持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资源梯级和循环利用、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大型项目融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服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2.强化金融在促进消费和加快内需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在需求侧,金融作为促进消费和加快内需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系统布局与新发展格局相契合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对收入结构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的适应性。
一是服务收入分配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以中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服务体验,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风险收益相适配的金融产品,支持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优化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提升基础账户服务能力,丰富理财产品供给,积极探索服务慈善金融的新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二是适应“回流型”和“带动型”消费需求增长。把握自贸区(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开放机遇,健全便利化的金融创新体系,提升对境外消费回流境内的承接能力。构建本外币、内外贸、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外汇业务产品体系。通过金融力量打通内需堵点、补齐短板,破除制约消费的服务屏障,持续提升对境外消费需求回流的服务能力,促进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的畅通有序、融合发展。[13]
3.有效发挥金融市场的再分配作用
收入与财富的循环离不开金融市场。收入流量转化为财富积累,财富产生的财产性收入,都是以金融市场为中介的。其中财富存量总是处于金融市场之中(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其产生的收入要么重归金融市场,形成财富的增量,要么退出金融市场,变成消费支出。只要产生了收入流量,达到一定水平,税收就会对之进行调节。而处于金融市场的财富存量,则受到金融市场的调节,通过资产价格(资产收益率)进行流量分配和存量分配。当资产收益率为正数时,获得财产性收入;而当资产收益率为负数时,则财富存量被金融市场再分配。
因此,需要培育健康的金融市场,防止产生逆调节作用。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参与金融市场交易被“割韭菜”的居多,在不透明、不公正的条件下,更是如此。金融市场成为造富的场所,同时也是致贫的场所,如变为“负资产”。存量财富通过金融市场的再分配往往快速扩大社会财富差距,进而扩大收入差距。有了金融市场的加入,收入与财富之间的循环就变得更快了,甚至可以脱离实体经济循环而独立存在。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使更多的人获得财产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而扭曲的金融市场,不但不能使更多人获得财产性收入,甚至连财富存量也被再次分配成为“负资产”。金融市场的这种“双刃剑”效应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很大。这种“双刃剑”效应,若是再与能力差距相叠加,财富差距、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都会在循环中不断扩大,导致财富快速集中和个人消费悬殊。金融市场一旦产生这种逆调节作用,就会对冲税收的调节作用。
4.重点鼓励普惠金融的发展(www.daowen.com)
普惠金融因其普惠性,可以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保障过程公平,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更多可及性。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持续深化和完善。主要包括,如何更好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如何通过更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如何将金融服务的价值和便利性更加有效惠及广大民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更加密切协作,有效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鉴于此,下一步需在如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合力。着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小微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和带动就业增强初次分配的实力,缩小收入差距。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金融市场的力量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是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城乡金融服务更加均衡。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三是缩小地区差距,通过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解决方案。发挥普惠金融在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靶向施策、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改革与发展路径。
四是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持续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快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促进创业增收,合理平滑消费,并探索通过支付结算、慈善信托等服务为第三次分配提供金融支持。
五是促进精神富裕,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强化每一个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增强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识,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优化居民和家庭的财务状况,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为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加强金融教育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开展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14]
5.推动财富金融创新发展
共同富裕作为居民财富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优化健全居民财富金融资产配置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增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居民财富金融创新发展,着力解决财富分化扩大化问题。共同富裕是居民财富金融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发挥好居民资产配置的市场化分配阶段的重要作用,必须首先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首先,明确中国居民财富金融发展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理念,着重解决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更加注重居民财富金融市场的普惠价值与普适性。其次,更多依靠数字化和金融科技弥补财富金融服务短板,将居民财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偏远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帮助这些群体提升财产性收入和财富增值。最后,适当降低资产配置门槛,提高资产配置覆盖面和渗透率,兼顾各个收入群体的财富金融需求,加大力度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金融素养。
二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财富金融高质量发展。纵观国际财富金融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促进居民财富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石。落实“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建设顶层设计方案,从体系构建、制度规范、机构建设、上市公司质量、信息披露、配套监管等各个层面优化升级,深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上海、大连、郑州等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融通,打造符合中国经济金融实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设更具丰富、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和金融产品,为居民财富金融提供广阔空间。同时,鼓励更多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境内外人民币资产配置配套服务。
三是加大居民财富金融服务创新和服务供给,优化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和组合。现阶段,中国居民财富金融的服务供需不匹配现象还比较突出。为此,既要考虑满足不同居民财富群体的资产配置需求,优先以普惠性财富管理为发展重点,为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居民财富配置便利化渠道,也要结合居民财富群体的差异化特征,特别是对存量的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根据不同居民收入群体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积极引导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和房产。同时,建议持续健全财富金融分层分类体系,增强居民资产配置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工具,拓展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智能化、数字化服务边界。
四是注重平衡好内外部风险与财富增值保值关系,促进居民财富金融稳健运行。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都是重中之重,对于居民财富金融发展而言,必须牢固树立金融风险防范的底线,坚决不触碰监管“红线”,尤其要强化不同财富金融机构的主责主业和治理水平,做到“严监管+严内控”,在收益性、风险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好平衡。不仅要做好整个居民财富金融市场和行业的金融监管,落实资管新规要求,促进存量金融产品安全平稳过渡,而且要把控好居民财富金融行业风险敞口,注重培育和引导居民加强金融素养教育,提升风险—收益意识。同时,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波动情况,及时做好风险前瞻性预测和风险预警,把握好风险资产管理节奏,防止出现操作风险,真正管理好居民的金融资产,确保居民财富金融平稳运行。[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