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建设发展好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兼顾乡村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如何发挥好财政职能提出了新要求。城乡分治的起步就是因为国家财政没有能力覆盖农村和农民,随着经济发展与财政实力增强,21世纪初提出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农村”。至今,农民工不能享受同城待遇,既有财政能力问题,更有财政体制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旨在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乡村振兴具有全面性、长期性等特点,需要财政立足中长期,发挥有效引导功能。
中国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富裕不富裕,关键看乡村。只有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十四五”期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农村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农村农业,规范有序地发展农村产业,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维护我国农业战略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从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来看,2025年,迈入人均8000美元(2015年美元价)大关,2019年美国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为10000美元,两国之间差距明显缩小,说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经营主体的集约化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从粮食生产指数和畜牧生产指数来看,2025年,粮食生产指数突破110点(2014—2016年标准指数100),超过2018年美国粮食生产指数105.9。2025年,畜牧生产指数也有一定水平的提升。总而言之,“十四五”期间,农业生产明显提质增效,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人的饭碗在自己手里端得更牢。
图6-11 2015—2025年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www.daowen.com)
图6-12 2014—2025年粮食生产指数和畜牧生产指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