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避免福利陷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如何避免福利陷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共同富裕,要防范“福利陷阱”,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同等重要,使国民的“物质能力”和“精神能力”同步提高,并处理好福利水平与发展的关系。从国外实践来看,欧洲、拉美等地区的一些国家深陷“福利陷阱”,患上了严重的“福利病”,使经济社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累积了公共风险。无论是2009年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发生的动乱,都与“福利病”密切相关。

如何避免福利陷阱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事关人民福祉的各个领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共同富裕,要防范“福利陷阱”,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同等重要,使国民的“物质能力”和“精神能力”同步提高,并处理好福利水平与发展的关系。为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精神富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手抓。缺少了精神富裕,将会削弱社会发展动力,并产生诸多问题。西方国家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物质富裕的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但精神富裕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这也是造成当前西方国家“福利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过度依赖社会福利,就会放大“搭便车”效应,抑制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削弱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而产生诸多经济社会问题。这一现象,与前面分析的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有相似之处,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之中,必须避免这一问题,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手抓。

其二,摒弃物本逻辑,使国民的“物质能力”和“精神能力”同步提高。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实际上是公共消费替代了相当一部分私人消费,消费差距变小,公共消费相当于增加了个人收入,折算为基尼系数自然变小了。但“高税收—高福利”这种模式,虽然通过大学普及、技术培训等,缩小了物质能力差距,但没有解决精神能力的问题,劳动意愿普遍下降,激发了“不劳而获”的人性弱点,高福利最终不可持续。福利国家的这一逻辑,实际上是一种物本逻辑,人被物质财富支配,而不是人支配物质财富,导致了物质财富发展中人的异化。福利主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却陷入物质主义当中,偏离了人的自身发展这个目的。人被资本支配,社会政治也被资本支配,物本逻辑支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陷入发展困境的根源。人与物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社会发展进步就会走到历史尽头。从公共消费角度来看,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公共消费: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公共消费和基于公共风险最小化的公共消费。物本逻辑下的公共消费实际上是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公共消费,而在人本逻辑下的是基于公共风险最小化的公共消费。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于有一个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勤劳”这个中华民族的特质。若公共消费变成一种福利,对冲了“勤劳”,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坚持人本逻辑,以公共风险最小化来确定公共消费的“度”,使国民的“物质能力”和“精神能力”同步提高。

其三,要防范“躺平”现象,形成良好的分配预期。公共福利本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过高的社会福利会让人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甚至使有些人认为“躺平”、啥也不用干,就会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削弱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此,要制定合理的福利标准,形成良好的分配预期。同时,在提供公共福利时,要向能够提升人的能力,尤其是人的精神能力的福利倾斜,进而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

其四,福利水平的提升,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财政的承担能力相适应。如果超越国家财力和社会发展状况,大搞高水平、平均式的福利主义,就会很容易陷入“福利陷阱”,使国家发生严重的财政和债务危机,危及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甚至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从而影响人们长远福利水平的提升。忽视发展水平的“福利赶超”,虽然愿望良好,但结果往往可能适得其反。从国外实践来看,欧洲、拉美等地区的一些国家深陷“福利陷阱”,患上了严重的“福利病”,使经济社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累积了公共风险。不可否认,西方的福利制度,曾一度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下,西方国家容易产生福利超载。一些西方政党为了在多党竞争和选举中取得优势,提出了过高的福利许诺和计划,以取悦选民,迎合其诉求。由于存在福利依赖和福利“刚性”,导致福利易升不易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基本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福利水平提升的速度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影响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加重政府和企业负担、拖累经济发展等,进而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无论是2009年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发生的动乱,都与“福利病”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要注意防范“福利陷阱”,在处理好物质福利与精神福利、福利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短期福利与长期福利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人本逻辑、与我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福利制度。

【注释】

[1]https://www.credit-suisse.com/about-us/en/reports-research/global-wealth-report.html.

[2]〔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251页。

[3]Gill L Kharas H.&Bhattasati D.Ez at.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Washington.D.C.:World Bank 2007,pp.1-44.

[4]ADB,Asian 2050:Realizing the Asian Century,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2011.

[5]Jankowska A.,Nagengast A.J,and Perea J.R.,The MiddleIncome Trap:Comparing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s,Working Paper,OECD Development Centre,Paris:OECD Development Centre,2012.(www.daowen.com)

[6]Aiyar S.,Duval R.,Puy D.,et al.,Growth Slowdowns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IMF Working Paper,March.

[7]Indermit Gill &Homi Kharas,The Middle-Income Trap Turns Ten,World Bank Group,2015.

[8]Acemoglu,D.,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p.832.

[9]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10]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2期。

[11]李中建:《包容性增长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化解》,《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12]Fernando Gabriel Im &David Rosenblatt,Middle-income Trap: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Survey,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3,pp.3-12.

[13]钟阳、刘霞辉:《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经验特征及中国应对之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4]赵海珠、朱俊生:《拉美国家的“福利赶超”及其启示》,《劳动保障世界》2015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