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发展成果惠及了更多群体,但长期制约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尽管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得到同步提升,但整个发展是在相对扭曲的配置过程中进行的,从空间格局来看,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失衡。这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合理流动,而且导致不同群体在空间范围内分布的失衡。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初期,多数地区正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这就促进了大量农业就业人口涌入城市,并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施户籍制度,这一群体在户籍身份上仍属于农民。因此,我们在评价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时仍采取两个不同指标,其中,常住人口指实际上经常居住在一个地方(住所)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公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因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数据来源和指标含义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从2001年开始直至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从51.27%达到了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从34.71%增长至45.40%(图4-6)。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中国城镇化道路上存在的显著问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没能得到有效缩小,2020年甚至出现反弹。以2020年为例,全国有2.61亿人处于“人户分离人口”的状态,即工作生活在城镇(市),但户口在农村。由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城乡户籍二元体制,造成城乡的长期分割,城市与农村发展地位的不平等,城乡居民长期处于一种对峙的状态。处于“半城镇化”状态的人口,虽然生活工作在城市,却不能平等享受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这显然无法适应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人口自由流动和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内在要求。
2.劳动力单向流动规模远大于双向流动规模
图4-6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比较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的跨区域大规模流动,主要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且持续的劳动力需求;加之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产生农村劳动力剩余,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人口跨区域的大规模单向流动,在扩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
从总量上看,2011年至2019年,全国的流动人口数、人户分离数、农民工总数、外出农民工总数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状态。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从2019年的2.36亿人激增至3.76亿人。可以看出,农民工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来源,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流动到东南沿海城市,无疑会改变流入地与流出地的人口规模,对地区经济和人口结构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图4-7)。从结构来看,在所有流动人口当中,乡—城流动人口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分别占比52.2%、61.4%、63.2%、48.9%、66.3%,乡—城流动人口仍然是流动人口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更多表现为城镇就业机会、高工资的拉动效应,缺乏农村内部对富余劳动力的外溢效应,导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大多数人是技能较高或青壮年劳动者,留下的则更多是技能相对偏低或劳动力较弱群体。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数量有所回升,但规模仍非常有限。另外,城—城流动人口在2015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后,其余年份都占比为21%左右(图4-8),仍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对中部、东北地区以及特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
(www.daowen.com)
图4-7 全国人口流动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图4-8 四类流动人口占比构成情况[6]
数据来源: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东部地区吸纳跨省流动人口9181万人,占比达73.54%。中部地区吸纳955万人,占比7.6%。西部地区吸纳1880万人,占比15.06%。东北地区吸纳460.8万人,占比3.75%。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见,东部地区仍是流动人口主要的吸纳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由于劳动力流动方向对经济变化高度敏感,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态势以及经济形势变化,人口流动的地域特征也发生了局部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凡存在更发达产业的地区,对劳动力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而西部地区的流入人口数出现增长,主要得益于西部地区经济、交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经济圈的加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会聚,形成了一定的聚合效应(图4-9)。另外,中西部省会、首府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省内近距离流动人口激增亦有积极贡献。
图4-9 2010年与2020年吸纳流动人口情况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