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环县县委、县政府抢抓电商发展政策机遇,以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在甘肃省委组织部的有力帮扶下,把电子商务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创新举措,紧紧围绕“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全民参与、产业支撑、品牌带动、保姆孵化”的发展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突出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
为了做好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该县专门聘请专业公司编制了《环县电子商务发展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经过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多次讨论修改,并邀请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切合环县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初步规划实施以“一园两馆两平台两中心”(“一园”就是建设多功能电子商务产业园;“两馆”就是在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环县馆、在线下建设环县特产体验馆;“两平台”就是建设环县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环购天下”垂直电商平台;“两中心”就是建设环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为内容的“1222”工程。着力实施“1371”三年行动计划,即三年内孵化100个电子商务种子企业,孵化个人成功创业300人,培养专业人才7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使之成为带动全县电商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力军”。2017年实现了21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全覆盖、251个行政村电子商务示范店全覆盖,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的目标。
突出培育孵化,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预算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协调贴贷资金2000万元,为电商创业者、村级服务点提供贴息贷款5万元,为安排高校毕业生或带动农户10人(户)以上的电商企业提供贴息贷款50万元,为安排高校毕业生或带动农户20人以上的电商企业提供免息、免担保、无抵押贷款100万元。积极整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庆阳村淘村级示范店、文广局村级“文化集市”、供销系统村级服务社等电商扶持资金,按照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60平方米以上,村级服务点4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高规格建设乡镇服务站与村级服务点,给每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建设分别投资4.5万元、2.5万元。
依托已建成运行的7000多平方米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为电商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办公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一是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孵化。整合组织部、人社局、团委、妇联等部门培训资源,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外出考察学习、本地常规培训等方式,针对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两后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妇女创业者、复员退伍军人等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创新“诊断式”培训方法,组织县内运营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商专业人才,定期对入驻孵化中心的企业和创业大学生进行了解调研,提出意见并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指点,解决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开展培训4期,培训城乡电商人才1268人。二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三免费”。经过商务、人社、供销、文广4部门联合筛选,选择入驻基础好、诚信度高、规模大的电子商务种子企业32户,免费为企业提供使用期限为3年的20~40平方米办公场地,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设备,免费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三是为百名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五免费”,即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免费配备办公电脑、桌椅,免费提供住宿,免费提供培训服务,免收水、电、暖、网等费用。
多方位提供就业岗位
2015年,全县共安置高校毕业生503人,其中入驻企业招聘278名,安排进孵化中心自主创业者225名(其中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名),是“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政策性安置高校毕业生的2倍。同时,结合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经过商务、人社部门组织电商企业,多次开展电商人才招聘会;发布电商扶贫到村工作公益性岗位和非公经济岗位公告,分别为每个高校毕业生每月补助1200元和1500元。共安置公益性岗位和非公经济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132人,其中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21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03人,协会吸纳工作人员8名。(www.daowen.com)
突出典型带动,探索特色模式
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环县道为电子商务公司采用“农户+合作社+网销+快递”的模式,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甘肃山羊胡子餐饮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餐饮”的模式,把以杂粮、羊肉为主要原料的环县小吃通过全国连锁的方式推广到全国,带动了整个杂粮、羊肉产业的发展;环县一站通商贸有限公司建设开通了“环县生活服务网”大型生活服务平台,为城乡群众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信息、同城配送等多项便民服务,走出了“个性化需求、菜单式订制、一站式购物、代办式送达”的快捷生活服务新路子。还先后涌现出环县同行网络科技、环县麦上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山城富农荞麦专业合作社、木钵乡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一批典型电商企业,带动了全县电子商务不断向前发展。
突出协会引领,提升全方位服务
电商协会充分发挥在创新管理、协调发展、示范带动、交流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承担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承建工作,指导乡村服务站点投入运营、产生效益。充分整合环县羊羔肉、胡麻油、杂粮、皮影、马铃薯等产品优势,加快环县农特民俗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产业链的发展;紧密联合县内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按照“协会+合作社+网店”的运作方式,逐步实现“统一供货、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发货”的“四统一”模式,依托品牌战略带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电商协会成为引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力军。
突出产品挖掘,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环县已有的“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皮影之乡”“环县皮影”“环县荞麦”“环县羊羔肉”等品牌认证和甘肃名优品牌产品,打造培育“麦上客”等新的互联网品牌。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甘肃名优产品”等认证。自2014年以来,全县小杂粮在网上销售了500多吨,销售额达1280万元,带动600多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2万元;原本是农村人烧炕做饭的柴火——葵花秆,如今也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品,赵陇洲的“赵掌沟农家山货店”将葵花秆芯每公斤卖到了380元,全网销量达到第一,带动500多户贫困家庭规模种植葵花167公顷,户均增收10000元;电商协会鼓励企业、网店将山里野生的“地软软”以每公斤8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回来,清洁干净后以每公斤240元的价格在网上卖出,产品供不应求;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孵化,贫困家庭大学生赵盼峰尝到了网店致富的甜头,开店一个月以来,他把新成熟的葵花盘含葵花子整体在网上销售800多单,收入7000多元,纯收入3000多元。环县黑山羊、滩羊自2014年“触电”以来,经过精细分割和包装,通过网络销售羊肉200吨,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电子商务还带动了环县皮影、刺绣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民俗文化产业创业者1500多人,其中从事网络销售的30多人,网络销售额达500多万元,解决了文化产品线下销售不畅的问题。
突出物流建设,健全配送网络
一是规划建设占地4公顷的环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园,建设电子商务智能仓储系统,完善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解决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二是支持县内顺丰、圆通、汇通等12家快递物流企业发展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供应链配送体系和适合生鲜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对于到村设置网点的快递物流企业予以一定资金补助,加强对农村网店的物流保障和支撑。三是邮政快递发挥已有所(站)的服务功能。邮政快递已在全县21个乡镇(办)全部完成邮政所建设(其中较偏远的3个乡为邮政代办点),251个建制村全部建成了村邮站,邮路村级覆盖率达到了100%。2015年年底还建成邮政综合服务平台100个,自然村邮路覆盖率达到45%以上。全县快递月均派件量69800件,月均收件量25600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