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的政策,面向全省尤其是资金实力雄厚但缺乏用地指标的县市,通过市场以“拍卖”形式向省内发达地区出售建设用地指标,所获资金建立“黄河三角洲土地银行”,以此化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此举不但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副产品产量,可谓一举多得。
黄河三角洲最大的资源优势是后备土地资源丰富,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最大的“瓶颈”制约因素是资金紧缺,如对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先进行开发,使其变为优质耕地,进而置换为建设用地指标,在政策允许框架内对外“出售”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获取大量的资金。建议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的“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新增耕地在保证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的政策,通过BOT(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谁开发、谁受益,无偿使用多少年后归还使用权)等多种形式广泛招商引资,先重点进行黄河三角洲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尤其是连片开发盐碱地,将盐碱地开发改造为优质耕地后,置换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对剩余部分予以储备。利用“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的政策,面向全省尤其是资金实力雄厚但缺乏用地指标的县市,通过市场以“拍卖”形式向省内发达地区出售建设用地指标,所获资金建立“黄河三角洲土地银行”,以此化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此举不但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副产品产量,可谓一举多得。(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山东“蓝黄两区”软环境与行政效能评价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