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区域特色转换,为发展做坚强后盾

加强区域特色转换,为发展做坚强后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改革创新是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要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资金、人才、技术支持,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构建统筹协调的城乡支撑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统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交通能源、市政公用、信息网络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抗灾和应急能力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构建优势独特的闽台交流合作支撑体系

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要求。要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部署,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5.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支撑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相结合的互利共赢协作模式,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和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6.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

改革创新是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增强创新意识,保护创新热情,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实践,使全社会的创造力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

7.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www.daowen.com)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目标。要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8.构建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根本目的。要坚持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普及应用科学知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9.构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支撑体系

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海西人才高地。

10.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繁荣发展的基本任务。要坚持着力民生,着力民心,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11.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优势,构造绿色环境

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着眼于推动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把突出城市传统文化特色与体现时代气息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城市建设的时代性和城市管理的先进性,提升城市品位。

12.西岸经济区的保障措施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意见》,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三次、六次全会部署,推进科学发展,着力先行先试,努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