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袖打交道的时候,胡文虎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他通过捐赠来讨好他们,然后,再大肆宣传这个捐赠活动,将之转变成政治广告来为自己谋利。[53]这种方法最早用于十九路军司令官蔡廷锴将军身上。
自从日本人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以来,蔡廷锴因领导中国军队在1932年1月到3月之间抵抗日本对上海的进攻而名声大噪。日军的这次进攻被称为“一·二八事变”,起因是日本人想扼杀中国人对日本占领东北的反抗活动,于是对上海的非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并派遣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在上海保卫战中,蔡廷锴和十九路军将士们奋起抵抗并坚守了三十三天。对于十九路军的这种英勇气概,包括胡文虎的报纸在内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各大中文报纸都予以高度赞赏并大加宣传。历史学家易劳逸这样评述道:“上海事变之后,十九路军成为了民族英雄……军队领袖的名字——蔡廷锴和蒋光鼐——回荡在中华大地。他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人不知的传奇式人物。”[54]和中国一样,东南亚的华人对这次抗日之举也欢呼雀跃,并联合抵制日本。
当蔡将军和十九路军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吸引举国关注之时,胡文虎不失时机地向十九路军捐赠了大量的物资,总共捐献了三万元和一批药品。[55]作为回报,他得到了蔡将军的一段简短的致谢文,全文如下:“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为了把他同蔡将军的这种往来转变为宣传品来获得商业利益,胡文虎就在报纸上公布了蔡将军的这段谢文,并起了个大标题《全国同胞敬仰之民族英雄蔡廷锴将军对虎标药之赞美》。[56](www.daowen.com)
因此,通过利用蔡廷锴将军的名人身份,胡文虎在中国当时最具新闻价值的人身上获得了资本。与此同时,其他企业家也同样在利用蔡将军的声名为自己谋利,他们把他的名字印在香烟的商标上以及用他的名字为其他的商品作广告。但是,没有任何人敢像胡文虎这样大胆地借蔡廷锴将军之口行自己打广告之实。[57]
非常典型的是,胡文虎在“一·二八事变”之后继续加以宣传以巩固效果。在1933年蒋介石把蔡廷锴和十九路军调往福建之后,胡文虎以《新福建》为标题出版了《星洲日报》的年刊,并献给十九路军的将士们,感谢他们在福建省建立政府和进行改革所做出的艰辛的努力,而许多海外华人(包括胡文虎自己)都是从福建省移民至东南亚的。[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