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洲:潮商的产业升级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这是一句被无数次引用来形容潮商的话。在世界各地,潮州人更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西方人有种说法: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潮商凭借着自己吃苦、勤奋、团结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商业风暴。
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奋发图强,这是美洲潮商的共有特点。潮商从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这些潮商白手起家,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不仅展现了潮人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也充分展示了潮人无与伦比的商业智慧。
早年,由于生存空间狭小,潮汕人借助通向海外的便利的地理条件,一批又一批地远走他乡,把生意做到了全球,甚至有“潮人一般在家乡,一般在天下”的说法。潮汕人经过千难万险到达海外后,艰苦创业。披荆斩棘,付出了百倍的艰辛在当地站稳脚跟。
在美洲潮商,就出现了一大批成功潮商。
在美洲的潮商都秉承刻苦耐劳、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不断创造出外人难以企及的佳绩。多年前,美洲大陆还没有潮商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但如今,各个行业都有潮人经营。这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更为潮人造就了很多工作的机会。
潮商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特别能吃苦,可以付出比别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一旦通过辛勤劳动积攒起资金,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己的事业,创办自己的企业。敢于吃苦的精神,成就了潮商从无到有的商业传奇。
郑镜鸿早年在一家荷兰人开办的皮革公司打工。看到皮革生意十分红火,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要当老板。白天,郑镜鸿勤奋读书,留心于皮革生产,从制造工艺到加工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等几乎所有成产环节。业余时间,他用自己的缝纫机学习皮革设计、加工等全套技术。
后来,郑镜鸿投资开了一间裤袋庄,正式经营皮革业。然而,日本侵占了新加坡。给当时新加坡的整个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战火不断,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意失去了信心,但郑镜鸿坚守者自己的事业
战争结束后,新加坡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没有放弃皮革生意的郑镜鸿如鱼得水,他的再升庄不断发展壮大,使他很快就成为新加坡屈指可数的皮革厂商。
对于潮商的这一“吃苦”特质,香港著名学者罗香林对潮商的艰苦奋斗精神曾作过这样的论述:“他们每当穷困的时候,都能运用其过人的气力,负担普通人所不能胜任的劳役。种田也好,做工也好,做生意也好,只要是可以维生,便都能甘之如饴。”
代表人物:姚楚克
姚楚克,广东揭阳人。1938年生于揭东县,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中学时期。1958年,姚楚克前往香港定居。60年代,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他在香港九龙尖沙咀经营百货行业。(www.daowen.com)
在香港这个繁荣的商业世界磨炼几年后,1971年,姚楚克举家移居美国纽约,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人生。经过深入考察调查,他深感旅美华侨众多,且有与日俱增的趋势。与此同时,他发现美国人对中国货物十分好奇与喜爱。于是,他从香港进口了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并在纽约华埠办百利建国货有限公司,推销中国货。在美国各地,华侨华人看到这些来自祖国的传统药物、工艺品,觉得又便宜,又适用,争相购买,或居家备用,或馈赠亲友;美国人也喜欢这些难得一见的商品。于是,随着销路“大吉利市”,姚楚克成为纽约华埠较早的中国侨商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中美关系的缓解和改善,身处全球贸易枢纽——纽约的姚楚克决心要为发展中美贸易搭桥铺路。
1981年5月,姚楚克与中国国家贸易部驻美机构——中国贸易中心合作,在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23街,投资创办了占地面积6万平方英尺的中美商品展销中心。1988年,他又创办了国际商品展示咨询中心、中美商品交易中心,并亲任董事长。由于能够提供中国各大企业厂商的产品资料,中美商品交易中心为外商订购中国商品提供了方便渠道。在该中心,姚楚克先后为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举办过40多次大型展销会,把中国商品推向美国市场,开拓了中美双边商品贸易,为中美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国内培训了很多商业人才,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商品知识和生产技术。因此,姚楚克被誉为“中美经济技术交流先驱”、“美国实业界的‘怪杰’”。
姚楚克的成功,与其做人做生意的秘诀密不可分。姚楚克常说:“做人应大度些。只有宽容人,别人才宽容你,只有向前看才有好前途,只有不记仇,仇人才会少,事业阻力才少。”
姚楚克说:“要问我在商业上的成功秘诀,那就是:要想学会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要学会创新,第三,要学会抓住机遇,这是我一生读书经商得出的结论。”
首先,要学会做人。在美国搞商业,信誉为之首要,为人信誉第一,信誉好了,顾客多,朋友多。做买卖要靠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要赢得一个良好的名声,就不能贪求小利,有些买卖及事情先让一让。做人做生意不能太霸道,境界高一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就是创新,“所谓‘生意’者,其实不光是商业上的买卖及市场上的往来,是你的思想产生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一种新的事物。”人生的精髓在于,别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别人没做到的,我去做了,创新出来的事物,才叫做生意。
“资本和时机是做生意的第三要诀,资本的多少只能制约生意的规模大小,却不能判定你是否获得成功。”姚楚克认为,对会做生意的人来讲,是否有资本,从来不是重要的,时机、思想及策划才是最重要的,机会来了,不能轻易放过,要用整套思维去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
正是凭着这套要诀,姚楚克创出了他辉煌的业绩。
在潮汕人的观念里,“天地补忠厚”,做人、做事、经商都要老老实实,讲究诚信。潮商喜欢赚钱,但是违法的事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做,破坏声誉的事不做。法国东方学家韩林在总结潮商的成功经验时,用了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关系”、“信用”。他说,潮商在海外华人中最讲信用。许多时候,他们之间的借贷活动可以不用银行,而是关系、信用就足以让人放心。
潮商认为,生意人要树立对人际关系的长期投资的观念。有些短期内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长期看就可能很重要。所以,他们广结善缘,积累人脉资源。有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大家的认同,就能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在关键时刻顺势而为,在商场上有所建树。
俗话说得好,“买卖不在仁义在”,“做生意可以失败,但做人不能失败”,说的都是注重人情价值、做人胜于做事的道理。做生意不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还是一种艺术,其中包含了人心的考量、人情的借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