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制造工厂的首席执行官决定到基层转转,进行他的“走动式管理”。他碰上一个叫特德的设备操作员,很明显特德正无事可做。他便问特德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员工解释说,他正在等一个技术员来校准设备。同时,特德也不失时机地向首席执行官抱怨自己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电话打了好几次,还不见人来。
首席执行官问:“特德,请你告诉我,这台设备你用了多长时间?”
特德回答说:“哦,先生,我想大概有20年了。”
首席执行官继续说:“特德,你是不是告诉我,用了20年你还不知道如何校准这台设备?这很难让人相信。因为我知道你可能是我们最好的机械师。”
“哦,先生,”特德自豪地回答,“我闭上眼睛都能校准这个设备。但你知道,校准设备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描述上说,期望我使用这台设备,并将校准方面的问题报告给技术员,但不必修理设备。我不想让任何人烦恼。”
首席执行官忍住不满,邀请特德到办公室,请他拿出一份工作描述。
“我要告诉你,”首席执行官说,“我们将为你写一份更有意义的全新工作描述。”他很快在一张新表上写了点什么,递给了特德。
新的工作描述就一句话:“用你的脑子。”
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没有错,但要是把认真理解为“死板”,不动脑筋,是不容易把工作做好的。
有这样一句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它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求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巧干是一种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反映,也是充满活力、随机应变的智慧。《射雕英雄传》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黄蓉被一个巨大的海蚌夹住了脚,费了很大力气也掰不开,结果抓了一把细沙放到蚌壳中,蚌壳就自己打开了,因为海蚌最害怕的是细沙。巧干是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并找到了有针对性的方法。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巧干升值的时代,头脑认真地开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的认真。懒得动脑子的人,不管他表面看起来多么勤勉,也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个真正对工作负责的人。(www.daowen.com)
只有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实现高效率。下面是一位营销课教授给学生讲的一个故事。
某天,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到伐木场去应聘伐木工,老板看他身体壮实挺适合干这一行,就让他留下来。第二天这个人很早就起床,一整天伐了20颗树。老板夸奖他:“你真行,是我们这里一天伐木最多的人。”
第三天这个工人起的更早,但是一天只伐了17颗树,老板说:“17颗也是最多的了。”第四天这个工人起得比前一天更早,结果只伐了15颗树,老板说:“15颗也是最多的。”
这个工人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我每天伐树的数量逐渐下降呢?老板就问:“你的斧头磨了吗?”这个工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斧子钝了的缘故。
埋头做好领导交办的事情本无可厚非,不过要想迅速攀到职业“顶峰”,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加班。他们错误地以为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事实上,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地为忙而忙,也不能为做表面文章而假忙,结果却没有任何业绩。
大勇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刚进入投资公司时,才智平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每次到一个新的单位,他的发展总比其他员工顺利一些。大勇自己也清楚,有时候,勇气和耐心会比埋头苦干更有效。
从参加第一天的员工会议开始,他就勇于发言,给领导留下了初步印象。当其他新员工埋头苦干、还分不清公司同事的时候,大勇已经掌握了老员工的大致情况。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埋头苦干不如巧干。要是没有特殊的专业技能,我们完全可以去做一个像大勇那样的有心人。若没有超群的能力,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样也能迅速攀登上职业高峰。
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任务,处理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因时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决策。做事时,需要一种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自觉用理智战胜冲动,用巧干代替蛮干。这才是职场成功的捷径,不能深刻理解这一点,终将一事无成。
【认真箴言】
埋头苦干不如巧干,态度认真,还要学会动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