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要提升文化影响力,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实践证明,只有继往开来,不断以开放的胸怀向外部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同时将外部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保持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以自信的姿态吸引八方来客,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交流合作,提升文化影响力,浦东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全媒体推介浦东文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日益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全媒体时代应势到来。全新的传播途径和表达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美国学者凯尔纳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媒体主宰了休闲和文化的世界里”[17]。博客、微博、QQ、微信、短视频、直播平台、各种App……全媒体背景下,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媒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文化来说,全媒体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发展。运用好全媒体手段,对文化创新和传播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比如,近几年推出的“VR数字博物馆”、故宫“上元之夜”灯会等,就是运用移动互联网、VR、AR、5G、AI等全媒体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典型。参观者只要用手机上线就可以零距离欣赏国宝,虚拟参观博物馆内容和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或VR视频,听馆长和讲解员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一切新奇又有趣。大势当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浦东新区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勇立潮头,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推动浦东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传播城市精神和价值观,让浦东文化进一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是多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即便是山长水远驴车牛马的古代,也挡不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文化交流的脚步也从不曾停下。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尽管群雄纷争、战火频仍,但思想空前活跃,文化艺术交流碰撞,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不能独居深山幽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8],加强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化崛起的必由之路。浦东新区立足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各式大型会场、文体设施等,具备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国际性赛事、会展、高峰论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来开展文化交流,挖掘文化资源。背靠“海派文化”大树,借着政策春风,浦东当开门引八方来客,既可以打响浦东品牌,提升浦东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可以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创意的火花,进一步夯实浦东的文化软实力。
三是各领域深化文化合作。文化合作,不仅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的现实要求,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更有着促进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浦东新区有全国首家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目前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对外文化合作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依托这一平台,浦东可以加强深化各领域的文化合作,引入外部先进文化,把文化交流与文化国际贸易相结合,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走出去”,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我国国内不乏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有的文创产业发达影响巨大,有的名人辈出作品遍地开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与这些文化名城的交流,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对浦东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区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另外,深化文化合作,还可以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其他行业,比如与体育、与管理、与商业等,促进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交流合作,以“文化+”“+文化”的形式与其他行业携手共进,丰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经常有人用“有温度”来形容一座城市。什么样的城市算“有温度”?笔者认为,文化,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灵魂。浦东开发开放30年,从农田遍布的浦江东岸,到现在高楼林立、人口超过500万的现代化城区,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所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那里转移。”[19]浦东的文化建设,在这30年的历史进程中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蜕变。文化空间和文化设施越来越丰富,历史文化遗存越来越被重视,城市精神越来越鲜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未来,浦东还将继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的资源集聚、主体集聚、平台集聚和服务集聚,实施文化融入战略和文化融合战略,力争将浦东建设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示范区,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成为一座更有温度的现代化城市。站在当下,回顾来程,我们满怀自豪;远眺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注释】
[1]王昊,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法学、社会治理等。
[2]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3]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37页。
[4]骆郁廷:《文化软实力:基于中国实践的话语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第22页。
[5]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4期,第28页。
[6]陈汉忠:《提升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长江论坛》2019年第6期,第23页。
[7]人民网:《习近平谈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625/c385474-27204268.html,2015年6月25日。(www.daowen.com)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4页。
[9]《“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http://news.sina.com.cn/c/2004-08-24/19013483764s.shtml,2004年8月24日。
[10]《上海将继续推动改革开放 以浦东改革试点为契机》,http://news.sohu.com/20070524/n250202096.shtml,2007年5月24日。
[11]《牢记总书记要求 咬定重点工作不放松》,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7-03/07/content_1_1.htm,2017年3月7日。
[1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13]同①。
[14]人民网:《人民网评:展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828/c1003-30254805.html,2018年8月28日。
[1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38页。
[1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17]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页。
[18]《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327111484112951&wfr=spider&for=pc,2019年5月12日。
[19]转引自谭仲池:《文化是照耀城市发展的光芒》,《科教文汇》2005年第7期,第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