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文化地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文化地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放开放前,文化空间和文化设施稀缺,文化公共服务不足,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十分贫乏。通过新空间、新内容、新主体、新手段,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力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

建设文化地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花一世界,一城一风情。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地标,比如巴黎的凯旋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等等。这些文化地标浓缩了城市的文化和品位,将城市抽象的文化和历史具象化、符号化,让人记忆深刻、心生向往,成为城市的人文品牌和象征。对于游客和外来者,这些文化地标是城市的标志,是他们观光旅游的目的地;对于城市居民,这些文化地标或是城市精神的象征,成为居民的精神坐标,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或是变身文化空间,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切实的服务功能。城市的文化地标也由此成为人群聚集之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不乏商业开发价值。

上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建筑文化、曲艺文化、生活文化等构成了独特的上海风情,大世界、豫园上海博物馆等,成为很多游客争相打卡的上海文化地标。而浦江东岸的浦东,是一座新兴城区。开放开放前,文化空间和文化设施稀缺,文化公共服务不足,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十分贫乏。当时的浦东,没有大型歌剧院和美术馆,甚至连电影院都不多。浦东人想看个演出,或者看个比赛,还得坐轮渡越过黄浦江跑到浦西。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一直秉承文化强区策略,打造“一带一圈”(黄浦江东岸文化集聚带、花木地区文化圈)和陆家嘴、世博、度假区、临港等板块,推出了一批新型特色文化空间。文化设施空间布局逐步优化,文化设施规模总量逐步扩大。如今的浦东,不仅有了70多家电影院,还有了自己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更有了上海科技馆迪士尼乐园、海昌公园等上海独有甚至国内独家的著名文化地标。这几年,浦东新区也未停下建设的脚步,除了那些已经为人熟知的文化地标外,浦东又积极建设了一大批新的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包括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张江戏剧谷、唐丰苑文化客厅、望江驿文化客厅、上海之巅文化空间等。另外,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打造市民身边的图书馆,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居民,浦东特别推出了4个城市书房,其中陆家嘴图书馆融书房是全上海首个以金融为特色的“城市书房”,满足了金融城白领的阅读需求。

除了打造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浦东还打造了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能级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改变过去直接补贴的方式,由街镇和村居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点单,区级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浦东举办上海市“美好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构建四级公共文化配送服务网络体系,打造新场古镇电影cosplay体验基地和江南文化新片场,推出300多个为基层量身定制的文化项目,包括沪剧、淮剧、文化云盒等,通过团购方式,摊薄各类文化主体的成本,推出千元以下“文化惠民菜单”,涵盖文艺演出、培训讲座、艺术导赏等十大门类,等等。同时,浦东新区还充分发挥区内品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作用,开展一些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效益的艺术活动,比如塘桥街道的码头号子队、花木街道的莲湘队等,都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形成了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各式群众文化表演和文化活动,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吸引了无数群众参与,其中不乏一些青少年和儿童。(www.daowen.com)

另外,浦东新区遍布全区的1200多个“家门口”服务站也进行了更新升级,在功能布局上要求不少于“一场、一厅、一栏、多室、上墙”的标准配置,在建设标准上统一标识、保障人员、需求导向、共建共享,配送文化内容资源,配置数字资源盒、自助数字图书借阅设备,推出“一村一居一舞台”项目。通过新空间、新内容、新主体、新手段,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力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每个服务站结合本社区资源和特色,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菜单,定时公布各种文化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社区居民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加,报名达到一定人数即可开班,在社区居民中颇受欢迎。比如,金桥·碧云国际社区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社区之一,社区居民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兴趣,社区通过问卷和走访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后制定菜单,推出了许多受欢迎的文化活动。如今,碧云社区的活动室里,不同肤色的人们聚在一起,学习书法、制作月饼、表演旗袍秀,了解中国文化,融入社区生活,在丰富文化生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之余,也减少了纷争、融洽了居民关系,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一大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